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邹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在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邹鲁文化更多的积淀了山东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规范,好客文化在山东根深蒂固,已经完全凝炼为充满仁爱的山东精神,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思想的起源地,孔孟之道一向提倡仁、义、礼、智、信,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思想上注重爱“人”“重”民,即关心爱护别人,宽厚待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行为上重礼仪讲礼貌,体现了最朴素的待客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奠定了山东好客文化的品德基础。 旅游目的地的好客精神,是目的地比较优势来源之一,也是影响目的地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很多发展旅游的经验表明,在有些情况下,当地社会的好客精神,甚至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无形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 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老夫子也许想不到,他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会成为山东人最为鲜明的性格烙印,而今天的山东人把这层意思凝炼为“好客山东”,并将其享誉大江南北。山东人的热情大方,豪放朴实被这四个字彰显得淋漓尽致,相信每个人都有身同体感。
从旅游角度上讲,旅游资源之美有三层之美,自然的艺术之美,人文的故事之美,心灵的人文之美,我个人认为邹鲁文化所提倡的就是心灵和行为之美有机统一,而好客山东不正是心灵的人文之美吗?而最能代表山东之美的不正是我们的朴实、豪放、热情、诚信与好客吗? 旅游是异质的生活体验,是过程产品。文化是深化生活的感受,是品质产品。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但从其本质及心理机制上来说,它是一种认知审美现象。其目的是通过游历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同时获取一定知识、经验,最终达到对所经历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共生共荣”挖掘文化资源,凸显其文化特色是旅游深层次开发和永葆青春之秘诀。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枯燥的旅游,旅游没有文化便没有灵魂,文化离开旅游便魂不附体。 可以说,旅游的本质是文化,这是旅游业兼有文化和经济两大属性所决定的。对每个旅游目的地来讲,应根据资源特色,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形象,进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造出有本地或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营造文化氛围、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以达到提高旅游目的地文化品位、增加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 人们常说,“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只有充满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也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旅游业的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山水草木的表面,也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形象思维,一定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努力为广大旅游者提供品位较高,赏心悦目的产品,切实做到以文兴旅,以文促旅。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