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为什么称作“中国运河之都”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万德龙 发布时间:2017-06-20
摘要:“济宁通则全河活,济宁塞则全河停”的特殊地理环境,是济宁成为中国运河之都的先决条件。山东段运河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区段,济宁又地处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由于黄水频繁不断的泛滥侵扰,致使泥沙淤运,加上鲁西水源不足,常常造成运河河道浅涩不通或有河无水。解决上

  运河开通前,济宁是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曾留下了“百草尽枯死,路上无行人”的诗句。追根朔源,济宁是靠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京杭运河济宁段始凿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间,距今已有731年历史。

  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为济宁提供了一条开放交流的大通道,使得济宁“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出现了“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有民谣“济宁州,赛银窝,南门靠着运粮河,小闸口里真热闹,税务街上买卖多。明清时济宁州城区街道达上百条,开设店铺逾千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周围辐射近百县,日营业额高达白银10万两以上,成为全国著名的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运河沿线7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之一。

  历史上的济宁又是“东鲁之大郡,水路之要冲”,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可与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也建在济宁。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曾几度驻跸济宁。从文化的经济特征看,济宁运河文化首先是一种工商业文化。济宁是在运河功能转向物资交流的大背景下发展成为州治及水陆交通重镇的。史载,当年在济宁定居的外地商人不下数万家,南方的纺织品、瓷器、竹木、茶叶等在此中转,北方的棉花、皮毛、大豆、干鲜果品在此聚集南下,当时的济宁“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年营业额高达白银亿两以上。

  济宁为什么称作“中国运河之都”

  在运河沿线的城市中,但长期设置全线最高治运司运机构的地方只有济宁。

  “济宁通则全河活,济宁塞则全河停”的特殊地理环境,是济宁成为中国运河之都的先决条件。山东段运河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区段,济宁又地处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由于黄水频繁不断的泛滥侵扰,致使泥沙淤运,加上鲁西水源不足,常常造成运河河道浅涩不通或有河无水。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是元代郭守敬、马之贞“四水济运,南北分流”和明代宋礼、白英“引汶济运,南旺分水”的构想。

  河道总督衙门坐落在济宁州衙东,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济宁市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一门清代的铁炮,炮筒上赫然铸有“河道总督署造”。由于元明清三朝都把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设在济宁,济宁又有“七十二衙门”之说。

  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是南旺分水枢纽。史载,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建成之前的元代,漕粮北运仍以海运为主,经由运河的年漕运量仅30万担左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建成后,明清两朝年漕运量平均达400万担,最高年份达到800万担。可满足京城100多万人口的全部需求。

  知识延展城区带“口”地名多

  因为运河一带的口岸多、桥梁多、街道多、坝口多,所以济宁城区带“口”字的地名也多,大概有20个之多,如阜桥口、草桥口、坝口、二坝口、柳巷口、大闸口、小闸口、龙门口、南门口、吉市口等。

  苏州漂来的“玉堂酱园”玉堂酱园始建于1714年,当时苏州人戴氏在南门外运河西南岸边盖了三间门头房,开起了酱菜铺,把店名定为“姑苏戴玉堂”。1807年,济宁药材老板冷长连联合孙家将其买下并将招牌改成“玉堂酱园”。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明代永乐9年,黄河决口,运河河道淤塞300多里,由于号称“水脊”的汶上南旺地段的高程高出济宁地段3米之多,疏通后河道水源不足,成了一条“干河”。宋礼求教于汶上老人白英,按照“引汶济运,南旺分水”的方略,拦河筑坝引汶水南行,沿新整修小汶河流入南旺进行分水,之后又开辟南旺湖等五个“水柜”用来调蓄运河水量。

  为有效控制水流,宋礼又在小汶河与大运河交汇处的丁字口设了分水“石拨”,形成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观,保障了大运河在近500年间的畅通无阻。

运河之都 

中国运河之都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