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的繁华旧梦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驿路牧歌 发布时间:2007-06-13
摘要:文风武云话济宁之一
    这次出行所到之地,大都与水有关,离开“北国江南”的信阳,下一站便是素有“江北小苏州”的鲁西南小城济宁。
    晚上7:30乘坐从武汉过来路过信阳到青岛的1114次列车去济宁,列车的服务态度极差。车已进站停下了,上车的乘客还全被堵在通往站台天桥的楼梯上。火车只在信阳停靠2分钟,我们又是最后一节车厢的卧铺,待放行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从车头处的第一节车厢匆匆赶往车尾的第16车厢,当气喘吁吁地赶到第10车厢时,列车开动的铃声已经响起,车站人员急忙催促我们赶紧上车,上车后就挤在车上的人群中一直从10号车厢走到16号车厢,却也让我们领略了这坐火车出行的苦头。
    与同事们议论着,也许这是属于支线的列车吧,较之我们到信阳乘坐的京广线上的列车,本次列车上乘务人员的态度确有天壤之别。1114次列车是经商丘至徐州北上一路向西北达济宁的兖州便又一直向北朝济南方向而去,不能直接到达济宁。由于弄不清楚到达兖州的确切时间,列车一路也没有到站时刻的广播,几次询问乘务人员,均不置可否,直到第2天清早6点多乘务员来给换票时,终也没有告之下一停靠站就是兖州了,幸好有心的同事多加留意了些,才险些没有耽误了下车。面对乘务员如此的服务态度终也无奈,我们便只好相互自嘲着:“终于到‘衮州’了,赶紧‘滚蛋’,不然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呢”。
    旅途上遭遇这样一个不期然的小插曲,常常被我们在此次出行的旅途中“津津乐道”着,乐呼苦呼喜呼悲呼,倒也有着它不期的乐趣。
    “兖州”这个地名让人看上去很有意思,爱恶作剧的同事下车后又一直故意地把它叫成“衮州”了,并开玩笑说当年多尔衮到过此,所以叫“衮州”。同事不经意间的一个恶作剧,到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鲁西南济宁这块土地上的一些往事。这里多尔衮没有来过,到是那个僧格林沁真真的来过,来了他就有来无回了。当年捻军首领赖文光、张宗禹率军设伏,就是在济宁境内的吴家店全歼僧格林沁所部,并将其斩首,结束了这位骄狂而悍勇的满清亲王的性命,给满清八旗劲锐画上了句号。清廷震悼,辍朝三日。僧格林沁的尸体当时就停放在济宁的铁塔街上供世人观赏,予以庆贺。曾见证过多少刀光剑影、铁血江湖的铁塔街上的那座建于宋朝的古铁塔,又被英雄的捻军深深地振动了一回,济宁也就成了这位狂妄亲王的滑铁卢。
    济宁位于鲁西南平原的京杭大运河之畔,素有“运河古都”之称谓。正是这条承载着过去数代封建王朝的命运的京杭大运河成就了济宁昔日的繁华,古有“济宁翻船,京都翻天”之说却不是戏言。我的祖籍就是山东,虽不在济宁,但对这座运河古都的过往还是有些零星的了解的。坐上来接站的济宁友人的车子在从兖州去到济宁的途中,与济宁友人就一直谈论着济宁的过往。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曾留下过许多的活动踪迹,人类的始祖伏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济宁还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圣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冥冥之中似乎是天意的注定,他们就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至高无上地位的“四书五经”就全部出在济宁,还有古人那最早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所引用的很多的典故和故事也大都发生在济宁。当年不但孔尚任寓此写下过《桃花扇》,就连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祝》也被后来考证出自济宁。济宁还是李白的第二故乡,当年诗人酒隐安陆十年之后,“学剑来山东”,在济宁一住就是23年,并与诗圣杜甫在此相会,结下了牢固的友谊。这里还诞生过戚继光,这里还来过林则徐。。。。。。
    一直对“济宁”这个名字很感兴趣,这次到济宁来,终于弄清楚了它是因济水而得名的。济水是我国古书上记载的四大河流之一,它的源头在豫北的济源,古时的济水就是从那里发源流经齐鲁大地,最终注入渤海的。因此,在沿途便留下了济源、济阳、济阴、济南等这些人们好于理解的名字,但“济宁”这一名字现在理解起来却要比这复杂的多了。
    在我国的历史上,流经齐鲁的济水从来就与黄河有着解不开的你死我活。桀骜不羁的黄河曾多次把大运河拦腰截断,它夺泗夺淮夺济,最后生生的是把济水一口吞噬而下,以致于我们今天终于看不到古济水了,甚至就连今天的济宁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济水这条河流了,而就是今天的专家学者也只能从“济源、济阳、济阴、济南”这些凝聚着济水沧桑的地名上去研究这些城市与古济水的关系和方位了。实际上,当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基本上就是济水的故道。这样说来,看今天济宁的位置却与当年的古济水相去甚远了。
    古时山东因济水而得济州地名,初设于今聊城荏平西南的黄河边上,后置于今荷泽的巨野。自公元423年始建后的近千年时间里,黄河多次决口吞噬济水而泛滥,历史上的济州就在这两地时置时废,最终济水河道被黄河泛滥所淤,曾靠漕运盛极一时的济州不得不迁往巨野以东的任城,即今天的济宁,这便有了“大水漂济州,济州移任城。人往高处走,济州变济宁”一说。古人云:任城“地势高亢,关浸险阻”,“可保安宁”, 济宁名字由此而来。
    元朝定都北京,重开南北大运河,南用江南运河,北用泗水故道,改走山东,历史就这样选择了济宁。更因今天的济宁市区就处在运河全线的制高点上,济宁通则全河通,济宁不通全河停。“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的济宁成了京杭大运河开闭的锁钥,也因此开始了它数百年的繁荣。
    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我国元、明、清三朝都在北京定都,在古代没有铁路、公路的情况下,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交通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历朝的封建统治者都视其为国家政治经济的命脉。而济宁城还恰恰处在京杭大运河南北之间的中心位置,不但是运河的水脊,还闸口众多,过往船只到济宁均必须落帆停船等候提闸放水方能通行,因此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京城故宫的琉璃砖瓦在扬州起航,达官显贵们的绫罗衣袜在苏州上船,它们均需经济宁北上;而朝廷钦差的忙碌奔波,当朝天子的出巡回返,他们也均在济宁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一时间济宁城百业鼎盛,衙门林立,酒楼歌台灯火通明,金钗玉坠莺莺燕燕,朝廷命官、富商大贾、文人骚客、贩夫走卒、黑道帮团、小偷流氓、江湖骗子、武林侠客、名伶歌伎等三教九流汇聚,直让扬州黯然、秦淮失色。
    就是到了近代,济宁仍不失其辉煌和显赫,曾先后出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潘复和靳云鹏就都是济宁人。一个济宁州出了两任国务总理,位居国家中枢,煊赫一时。当时的济宁,可以说跺跺脚全国就震颤,加之当时总统府秘书长、航空暑长、造币局长都是济宁人,构成了权柄网络的“济宁帮”。 济宁通过敛聚大运河千年的风脉,至此可谓是达到了其俗世辉煌的峰颠。
    济宁不但是儒家学说的发源地,而且尚武习武的风气同样浓厚。那个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其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据说巾帼英雄穆桂英就是在济宁大破天门阵,更有那水泊梁山的英雄聚义,就让济宁这块热土上的豪气与文气相映生辉的不得了。还有当年的铁道游击队,不但令侵略者闻风丧胆,更让济宁微山湖的名字家入户晓。
    只是当这些显赫的光阴流走之后,随着清末民初古运河的淤废以及陆路的畅通,运河的交通地位被取代,特别是京沪铁路的开通,沿海城市的崛起与运河古都的没落几乎是同时的,济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不再有桨声灯影里的繁华似锦,那些曾经辉煌的往事象褪色的花布,渐渐地变成了依稀的旧梦,沉在了运河故道的浪花之下,迷失在了岁月的沧桑之中。济宁变成了一座宁静的小城,一如她怀抱里那条静静的河。以致于今人谈曲阜、谈水泊梁山、谈微山湖津津乐道,唯独让人们想不起这小城的名字,虽然曲阜、水泊梁山、微山湖都是济宁的属地。还是在信阳来济宁时,当我与第一次到济宁来的同事们闲聊起洙泗之间的三孔、宋时的“水浒”以及抗战时期的“铁道游击队”时,同事们都惊诧地瞪着眼睛发问:“啊!这些都在济宁”?这些曾令人耳熟能详的世事竟是发生在济宁,这似乎让他们不可思议。看来,曲阜、水泊梁山、微山湖这些名字要比济宁的名气大的多的多,济宁这座京杭大运河之畔的昔日明珠,也要靠周遭那些小城镇的光芒来辐射其能量了。
    车子驶入济宁市,车窗外的景色被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楼厦建筑所取代,宽敞笔直的道路两旁一簇簇一片片灿若织锦似的樱花正在绚绚烂烂地盛开着。记得当年我与朋友来济宁时,这里还是一片古槐庇荫的乡村土路,而今济宁人为建新区已将道路拓宽,并遍植上了樱花树。济宁友人讲,这些樱花树是为了与日本的足利市结为友好城市而植。济宁,这座鲁西南平原上的小城急欲走向世界,创造明天辉煌未来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我在心中默默地为眼前这座小城祝福着,祝福它今天已经在闪现着的繁华和灿烂早日能走进今人的视野。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运河谚语

下一篇:古都看河,梦里水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