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文学作家杨义堂在山东省图书馆作报告 一部家训传千古,祈盼中华再复兴
很高兴来到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感谢省图,几乎每一部作品出来,都会被邀请在这里做一场报告,在这里分享过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抗战救护队》《北游记:苏禄王传》。 今天,我来和大家交流关于一部家训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千古家训》。有这么几部分内容:第一,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二,为什么说颜氏家训被称为“历代家训之祖”?第三,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为什么要写一部家训专著?第四,我写的《千古家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第五,我为什么要写《千古家训》?第六,《千古家训》所写的《颜氏家训》里有什么好的格言,今天还可以利国利家、传承子孙? 一、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重要指示精神 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来到曲阜,在视察完孔庙孔府之后,他来到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一进门他就说:我这次来是代表中央发出一个信号的,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又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遗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诸葛亮治家格言,颜氏家训、诸子家训都在倡导一种家风。”习总书记特别重视家庭、家训、家教,认为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很重要的阵地,就是在家庭里,包括领导干部也回到家庭,不要老是在外面吃喝,要回到家庭,家庭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而且习总书记也非常的孝顺,非常重视家庭,他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 最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七部委刚发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就要求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日用而不知啥意思?你天天都在这个环境里,但是你不知道,不一定就天天背那些口号,它已经变成你生活当中的场景,身上的血脉。《意见》还说,动员广大家庭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这句话很重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家庭才是中华文化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的阵地,让家庭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的力量。父母的耳提面命,儿子的孝敬父母,让家庭和国家在同一个频道上,推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举了三个家训,中国历史上三个最好的家训,诸葛亮治家格言、颜氏家训、诸子家训,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习总书记提到了这三个家训,我写了其中的《颜氏家训》。 二、为什么说《颜氏家训》是历代家训之祖?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有很多的名人或者是执政者,他非常注重对家庭的教育,对儿女的耳提面命,让孩子怎样成长,真是谆谆教诲,特别是在晚年的时候,在儿孙满堂的时候,或者是即将离去的时候,他都要对孩子有所交代,这些交代很多就是家风家训。 最早的家训是《周公诫伯禽》。周公告诉他的长子伯禽,这句话就像今天的老人对我们说的话,他说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你的力气很大,但是不要跟老牛争力气。一听就像我们老人在说话。走如马,不与马争走,你跑得很快,和马一样快,但是不要和马比跑快。智如士,不与士争智。你很聪明,但是不要和那些知识分子比聪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你很有德行,但是要谦恭,你就能保持荣耀。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你兵强马壮,但有敬畏之心,不乱动刀枪,你就能取胜。周公最后说,你去到鲁国去,但是你千万不要以拥有鲁国,到了那里以后,在士面前,在当地的有文化的人面前,千万不要骄傲。说得语重心长,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出门的时候,老人叮嘱的话吗? 第二个《诸葛亮治家格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打天下,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只有安下心来,不要那么多的欲望,你的志向就明白了,你要干什么,你就明白了,你的欲望特别多,今天又要想挣金钱,明又想官位,后天还想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最后想要什么呢?你这一生能干什么?你就不知道了,所以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心里不宁静,一根草把你绊倒了,你怎么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呢?诸葛亮对他的儿子诸葛瑾说的这些话,到今天很多人还挂在家里。 第三个是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颜姓,颜姓是谁的后代?颜回的后代,他是颜回的第35代孙,今天的所有天下姓颜的人都是这个人的后代,他这一直传下来了,还有他家族里的很多的,当时南北朝时期也是一个大家族,跟着皇帝从临沂到江南去的大家族,其他的那些兄弟都没有存下来,只有他这一支存下来了,今天我们山东还有很多姓颜的,也组成了一个叫山东颜子文化研究会,曲阜济宁也有很多颜氏家族,今天都是他的后代。这一部书成熟于隋朝隋文帝灭陈国之后、隋炀帝继位之前,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这个人记述个人的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一共7卷20篇,怎么样教子,怎么做兄弟,人的品行风操,怎么样羡慕那些先贤,怎么样勉励,怎么样学习,怎么样写文章。怎么样看待名利,怎么样处理公物,人到一定程度就不要有更多的思想,叫知足,怎么样戒斗,不去打仗,怎么样养心,怎么样养心,怎么样归心,怎么样书证,怎么样言辞说话,最后一篇叫结语,总共20篇,15000多字。 第四个是朱子治家格言。朱伯庐是明末清初的秀才,没当大官,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治家格言,他说见富贵而生谄容着最可耻,看见富贵的人点头哈腰,脸上那个笑容就来了,这样的人最可耻了,看见穷人就骄横得不得了,走路横着走,这样的人太下贱了,骂得多好。在家里不要争讼,不要吵闹,处事上不要多说话,言多必失。下面的这句话,我们今天还经常说,“一粥一饭,当时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孩子吃一半不吃了,把饭剩下了,这时候老人就会说:“一粥一饭,当时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很多衣服穿了一天就不穿了,就扔了再买新的,能做好这些东西,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艰辛的劳作,今天听来仍然震耳发聩。 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不仅是他们颜家的话,朱家的话,诸葛家的话,还有周公家的话,也是我们的民族的传家宝,我们的祖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就是这样叮咛的。 《颜氏家训》不像周公禽就是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诸葛亮治家格言也是诸葛亮晚年对他儿子说的一段话,顶多两段三段,而它这是一部专著。在南北朝时期没有发明纸张的世代,能写20章,15000多字,和《论语》是一样的字数一样的篇章,非常不容易。从体量和规模上来看,《颜氏家训》作为一部家训专著,可以称之为“历代家训之祖”。
三、颜之推为什么要写一部家训专著? 颜之推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工程浩大的专著呢?这既是他家族的传统,也跟他个人的经历有关系。 颜氏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风家训的家族,颜回是孔子的弟子,颜回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弟子,颜路先跟着孔子当学生,后来又把他的儿子颜回带到身边,跟着孔子学习礼乐文化。 后来,颜氏家族从曲阜搬到了琅琊,就是现在的临沂,由于北方五胡乱华,汉族人在北方呆不住了,逃到江南去,颜家也跟着逃到了南方,颜含因为帮助东晋立国有功,皇帝给了他很高的荣耀,在他大门外面插上栅栏,所有的官员人等都不许从他门前过,他却说,弄这些栅栏干什么,赶快把这个弄开,让大家都来走路。据记载,他立了一个家训,这个家训就两句话,叫《颜含家规》,一是当官不要超过2000石,什么意思?当官不要超过太府、太守这一级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如果再大了就会牵涉到王权的斗争,那个斗争非常残酷和血腥,不要想着官越当大越好。二是婚姻不贪图势家。儿子娶妻、女儿出嫁,一定不要找那种势头很猛的人家,他现在很富贵很荣耀,我们千万不要惹他,这样的人家很快就会倒。他看得多远啊! 颜之推能写一部家训专著,跟个人的经历也有关系,他经历了三次亡国,九死一生。他到了这个国家,国家灭亡了,到那一个国家,国家又灭亡了,一次次当俘虏,一次次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或者说他没法选择。他小的时候出生在荆州,也叫江陵,那个时候在梁朝,南朝宋齐梁陈的梁朝,他父亲颜协在梁武帝的第7个儿子湘东王萧绎家里当文书,颜之推小的时候给王爷家的二儿子当伴读,后来小王爷长大了要带兵打仗,他也跟着,小王爷被俘虏了,他也一起被俘虏,小王爷被杀死了,敌人阵营里有个人说,这是金陵颜家的孩子,颜家是个好人家,别杀这个孩子了,让他跟着我们走吧。后来他到了南京,金陵沦陷,江南的贵族都被杀死了,金陵颜氏家族的人又把他救了,他跟着湘东王萧绎回到荆州。湘东王萧绎当了皇帝,就是梁元帝,颜之推就在皇帝身边编书,过了两年安定的生活。梁元帝从南京搜罗了很多书,加上新编的,共有14万册。西北面的西魏打来了,梁朝灭亡了,荆州陷落之前,梁元帝把14万册全都烧了。颜之推又一次当了俘虏,被西魏士兵押着去长安。西魏人知道他有文化,专门给了他一头小毛驴,别的人都杀了,很多贵族都死了,这些贵族没有一点生活能力,听见马叫都吓得要死,出门只坐牛车,战乱到来的时候,很多人就葬身沟壑。颜之推这时候已经结婚了,有一个小孩,带着妻子孩子到了长安,他到长安以后,得不到重用,西魏的一个将领说,我的弟弟守边关,需要写文书的人,你去到那里当文书吧,他就到边关,到了那里以后,他老是想着回南方,他夜渡黄河,黄河从来没有晚上敢夜渡的,黄河的风浪很大,白天都不好过,风高浪急,晚上更是非常凶险。据说里面还有很多乌龟等神秘的东西。春节的夜里,他夜渡黄河700里,逃到了北齐。在北齐做了黄门侍郎,他想,虽然北方是野蛮民族,但还是要编我们中华文化的书,他劝说皇帝成立了文林馆,号召当地的文人一起来编书。后来,北周把北齐灭亡了,北周的皇帝很要面子,把文化人都抢过来,用四马安车,四匹马拉的车接到北周来,接来了却不用,颜之推一家生活得非常艰难。北周又被杨坚篡位了,建立了隋朝。当时很多人反对杨坚篡位,但是颜之推很高兴,他说隋朝是我们汉族的王朝,国家统一了,这是大好事。他在隋朝积极作为。他说国家统一了,语言也得统一,他就编订中华正音。他有了三个儿子,子孙满堂。在隋朝的统一的环境下,他写了一部家训,他要把这一生的这些苦难、经历的挫折总结下来,告诉孩子们,要避开各种各样的挫折,不要走那么多弯路。 颜之推的后人真的就是按照家训来做的,而且很有成效。颜之推的长子叫颜思鲁,到了隋朝,颜之推和儿子颜思鲁一起辅导太子读书。他的长孙叫颜师古,是唐朝的大经学家,是唐朝初年学问第一的经学家。到颜之推的五代孙就更厉害,叫颜真卿,大书法家,书法和家法一样很正,横平竖直,一点也不含糊,而且颜真卿兄弟为人最正,唐朝末年安禄山作乱,长江以北都沦陷了,皇帝逃到了河北,问这里还有忠于唐朝的人吗?颜真卿和他的兄弟站出来说,我们两个郡还没有投降。后来唐朝的又一个叛军叛乱的时候,颜真卿都七十多岁了,让他到叛军里去劝说,颜真卿知道到了那里就会被叛军杀死。但为了国家他必须去,结果那些判军真把他杀了,颜真卿慷慨就义。颜真卿不仅书法正,做人也很正,这个家族一直都是保存着这种家风,一直到最后一代。77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世镛,在国民党离开大陆的时候,要把孔孟颜曾这四大家族的后代全部带到南京,孔德成先生去了,曾家也去了,孟家也去了,而颜世镛一听说跟着国民党政府去台湾,连夜逃跑了,回到了曲阜。他回来是享受荣华富贵吗?不是,孔家是天下第一家,拥有5个省30个县100万亩土地,而颜家没有多少土地,也不善经营,就是一个小郎中,家里揭不开锅,但是他也要回来。所以这个家训的传承一直到今天,让人高山仰止。
四、我写的《千古家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写的家训,今天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今天写的这个《千古家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千古家训》是一部长篇历史传记文学,作家出版社2020年出版。它不是对《颜氏家训》的注解、翻译,写的是颜之推三次亡国、九死一生、艰难险阻、惊涛骇浪的人生故事。写出了颜子推一生的经历,坎坷的命运,以及他父亲的命运,他的兄弟的不同的命运,还有他身边的那些人,那个朝代的人的命运。他的兄弟一样长大,但是命运各有不同。颜家的孩子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诗经》,背不下来就不愿意,一定要背下来,小孩说话爱发嗲,嗲声嗲气,颜家不行,一定要说话字正腔圆,背《诗经》一定要背对,背不对,不许吃饭。颜之推从小到5岁的时候,娘死了,9岁的时候爹死了,他是在哥哥带大的,他哥哥颜之仪也有不同的命运。颜之推从小的时候他跟着湘东王的二儿子当伴读,湘东王对颜之推很信任,让他主持编书,他的哥哥颜之仪文化也很好,但由于父亲的原因,皇帝不相信他,颜之仪在梁朝不受重视。西魏占领了梁朝,西魏也需要写文书的人,西魏重用颜之仪,颜之仪后来又在北周当大官。他的二哥颜之善就不行了,他不爱读书,愿意当兵打仗,打仗的时候腿断了,成为残疾人,失散多年,国家统一了,才找到了失散的哥哥。这本书上还写的另外一个家族——丁家,丁祯和颜子推的父亲颜协都在湘东王那里当文书,丁家怎么教育孩子,丁三说了一句好话,当爹的得夸半年,给所有的亲戚都说:“你看儿子多会说话!”但是儿子干了坏事,他不仅不对亲戚说,他也不批评这个孩子,等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管不了了,孩子叛逆、偷东西,20多岁的时候,西魏打来了,丁三一看城里乱了,带着小混混们到街上抢东西,守城的将军把他捉住了,要杀人来祭鼓,把人的血抹到战鼓上,丁祯一看儿子被活活的杀死,受不了,自己跑到城墙上一头栽下去摔死了。教和不教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本书也写了各国的皇帝,因为颜之推经历了很多国家,人家都知道他是编书的,文案写得好,他到哪一个国家都受到重用,他跟着好多皇帝,梁元帝、梁武帝、北齐后主高纬,见证了这些皇帝的性格和命运。他最初在南京在金陵的时候看到了梁武帝,梁朝就是梁武帝开创的,梁武帝晚年信佛,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在楼台烟雨中,他修了很多的寺庙,还出家当和尚,一去当和尚,他的儿子和大臣,就得到庙里把他花钱赎出来,一次拿1亿钱赎回来,过了两三个月他又去了,再去拿钱再赎回来,一连赎了三次,把人心都凉了,国家的钱也没了。侯景之乱的时候,皇宫被包围了,他被活活饿死,他有十几个儿子,其中七儿子就是湘东王,他不救,觉得饿死正好,饿死了以后他可以当皇帝,但是得把他的6个哥哥杀死。他先去打内战,把他6个哥哥全都消灭了,等着他爹饿死了,他才救金陵,自己顺利的当上了皇帝,就是梁元帝,多么可恶的家伙!梁元帝特别爱读书,小时候眼上长了疮,他爹不给他看病,光念佛,瞎了一只眼,梁元帝当了皇帝以后,收集了很多书,14万册,在西魏占领江陵的时候,他说,我那么爱读书,看来读书真没用,我要这些书干什么?全都烧了!第一次焚书坑儒是在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从汉朝开始,各个朝代都编书,到这时候已经成了14万册书,都让这个王八蛋全都烧了。还有北齐后主高纬,颜之推当北齐的黄门侍郎,跟着皇帝身边写文书,北齐的后主性格有缺陷,好的时候很正常,发精神病的时候就杀人,他想出来各种各样的杀人手段。他特别喜欢妃子冯小怜,打仗的时候,带着妃子到西边的晋阳,这个妃子要去打猎,穿上戎装特别漂亮,后主去陪着围猎,围完这一场,将军们都说该去打仗了,北周已经攻来了,这个妃子说:“不行,再来一围!”北齐后主这个人特别没谱。这部书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 《千古家训》这部书非常好看,写出了南北朝后期的大历史风云。比如说侯景之乱,就是侯景饿死了梁武帝,而梁元帝回到江陵是怎么登基做皇帝的?还有江陵之战,西魏怎么攻打江陵消灭梁朝?隋朝怎么灭了南陈?杨坚怎么建立的隋朝?这样的大历史,颜之推就在各位皇帝身边,大的历史现场在书中都有精彩生动的描写,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部《后三国演义》。为什么这样说?颜之推生活的时期,南方先是梁朝,北边西魏、东魏,后来北方变成了北齐、北周,南方到了陈朝,所以一直是北边两个国家,南边一个国家,这就是后三国世代。直到隋朝统一中国,后三国演义才最后结束。 这部书也写出了南北朝时期的语言、服饰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南北朝时期的百科全书。汉族人在历史上是不说哥哥这个词的。我们汉族人说兄,兄长在上,多么尊敬,兄弟多仁义,是我们汉家的风格。哥哥是北方鲜卑族的语言,后来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来的。现在我们坐的高凳子,那个时候汉族人都要席地而坐。北方的胡人平常骑马,腿搭在马肚子下面,叫他盘着腿坐在地上,坐不住,北方人先坐胡床,床很高,床太大,不太方便搬,就有了凳子叫胡凳,到了唐朝,才有了今天的凳子。书中也展示了动荡时代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因为颜之推是南北朝的大文人,和他一起编书的都是文人,有很多诗词歌赋,就像《红楼梦》一样,这些诗歌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变迁,南朝的诗歌是宫廷体。梁朝的太子萧纲有一首《咏内人昼眠》,写他的妃子白天睡觉,怎么睡? 梦笑开娇靥, 眠鬟压落花, 簟(Dian)文生玉腕, 香汗浸红纱。 翻译过来就是,女人梦中一笑,就像花开了一样,头上的鬓就掉了。竹席上的花纹印到美女的胳膊上,美女留的香汗,把蚊帐浸透了。南朝是这样一种文体。但是到了北方天苍苍野茫茫那样大漠风云的生活环境里,诗的风格大变,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苦难,大漠风云都写到诗里来了。颜之推一首《从周入齐夜渡砥柱》,写的他从周国到北齐,夜渡黄河的时候,艰辛特别难,夜里从小平津出来,他骑着马迷惑那些官兵,月亮照着宝刀特别明亮,官兵问我将何去?我说要到北海去看望一位叫孙膑的朋友。这还是宫廷体吗?不是了。等到了北齐后期,文林馆里的文人大都是从南方来的,他们除了编书之外就是写诗,写七言长诗,不写五个字的那种宫廷体了,也写长赋,很长很长的长赋,从此奠定了唐诗的格局!南方押韵体的宫廷体,加上北方的大漠风云,加上这种气势如虹,就成了李白杜甫的那种七言长诗,这就是中国文化形成的一种脉络。这本书不仅仅是颜之推个人的命运,也是家国的命运,是中华文化的命运。 这个书的每一章的目录,就是一首乐府诗: 春到长江边,子生寒食间 北风侵江南,牙牙学诗篇 母死父身亡,城东新坟添 不爱听老庄,及早加冠冕 初为金陵客,寻亲到长干 旧巷得佳偶,拜祖老虎山 遭逢侯景乱,被俘上敌船 战火焚金陵,遇主得回还 归家惊妻子,辅王登金銮 校书比才华,小儿降人间 江陵陷落日,焚书罪滔天 亡国遭远驱,悲惨绝人寰 铁心归旧国,渡河过天堑 国新归路断,月圆思故园 天池独醉客,贬官北行远 一颗平常心,赵州人称赞 再入邺城宫,黄门最勤勉 苦心天不负,成立文林馆 凝心编《御览》,煌煌成大典 闲暇赛诗篇,文友被屠斩 北齐要亡国,临危守平原 驷马入长安,兄弟终相见 麟趾为下士,叹息咏鸣蝉 糠团难下咽,长赋泪涟涟 隋朝大统一,新城新家园 中华有正音,家训代代传 这首乐府诗一韵到底,既是对每一篇故事的总结,也体现我写作的水平。写得怎么样,大家可以评价,我觉得写文化人的事,没有点儿文化是不行的。
五、我为什么要写《千古家训》?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和我有什么关系?和今天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看到习总书记说的这种家风家训,想到颜子推的家训,就觉得南北朝风云激荡的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真是太有故事了。我想用文学的形式展现《颜氏家训》这部著作,为中华文化鼓与呼。我原来是在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搞祭孔,后来又到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做的都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工作。颜之推除了写《颜氏家训》之外,还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观我生赋》。江南有个大文人庾信,最初也写那种宫廷体,写得很艳丽柔软,到了北周开始写长赋,写了《哀江南赋》,写江南经过了国家的灭亡,为江南表示悲哀和和叹息。而颜子推他写了《观我生赋》,他不是写江南的命运,他说这一次又一次的厄运,南北朝300年来,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厄运,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吗?仅仅是国家的不幸吗?是,但又不全是,归根结底是我华夏文化的厄运。华夏文化一次次的被蹂躏,南方的汉族作为你我,又怎么可以免祸呢?中华文化的汉族,秉承着诗书传家的汉族文化,一次一次被少数民族铁骑践踏,一次一次被灭亡,作为你我,是怎么可以免祸呢?所以在隋朝统一以后,他才要编订中华正音,从颜之推到现在1400多年了,1400多年以后,我们听到先贤对中华文化悲壮的呼唤,怎么能不动容?怎么能不接过圣贤的薪火?把中华文化的火炬高高地举起来,传下去,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这句话就是七部委的文件说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的力量。南北朝时期那样大动荡时代下,一个文人悲壮的呼喊,他的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编书,一次一次呼唤中华文化复兴,真的让我们怦然心动,所以我要努力地写出这样一部书。 这里我也谈一下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有一个经典的说法,说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其他三个文明都灭亡了,只有中华民族没有灭亡。这种说法有偏颇,中华文化中间也被灭亡过,一次一次的灭亡,一次一次的蹂躏。比如说是秦朝,比如说南北朝,比如说金朝,比如说元朝,比如说清朝,一次次铁骑踏来,把我们的文化人都杀了,甚至把书都烧了,要我们服从那种野蛮的民族,但是,中华文化的文人们,国家的治理者,后来的汉族人,不甘心这种蹂躏,要恢复这种文化,把恢复中华为己任,把我们的书、经卷再重新拾起来,找到我们的根,找到我们的魂,找到我们民族复兴的力量,再把它高高的举起来! 今天,中华文化也在复兴,从五四以来,特别是一次次运动,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对孔孟思想的践踏是无以复加。2013年习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发出一个信号,就是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复兴传统文化也应该像颜之推这样的先贤一样,既痛心疾首,大声疾呼,还身体力行,先把文化从我们家里传下去,让我们子孙记住我们的根,记住我们的文化,让文化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的力量!
六、《颜氏家训》里的格言警句 《颜氏家训》有什么的好句子,格言警句能够传到今天,让我们还能够怦然心动?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你既威严而又爱,那么孩子他就能有孝心,敬重大人,把大人说的当成正经事儿,但是你不威严,光有溺爱,孩子他就不敬重你,将来他也不会孝顺你,所以说的得威严而有慈;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在小孩3岁5岁刚懂事就要教育他,不要等到他叛逆了,十五六岁管不了的时候,已经成为社会危害的时候,你再管他。现在有的孩子很难管,他整天玩手机玩游戏,大人把手机给他没收了,他干什么?他跳楼,你说情何以堪?刚娶一个新媳妇来的时候,一定那个时候就告诉她,我们家里是什么样的一种家风,别一开始像娶皇帝的女儿那样伺候着,将来她会一直让你伺候。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家里有积财千万,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都不如读书好。 “幼而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学如秉烛夜行。”小孩子学习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年老了再学习就像举着蜡烛一样往前走路,它也比没有灯光好。就像我40多岁了才开始写这种长篇历史作品,但是你只要努力永远不晚。 “多为少善,不如执一。”你干了很多事,但是没有一个干得好的,不如干一个事儿把它做好。 “习散成懒,习懒成病。”你整天很闲散,整天很懒,你越来越懒,他就生病了,啥事也干不成了,这一辈子就完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写作《千古家训》的体会。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