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部集民间文学之大成、以民间创作为基础、又经文人加工的古典长篇小说。在《水浒传》的作者未加工之前,南宋时《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了,且不仅作为街谈巷语,而且成为民间艺人讲述、演唱的内容。宋元之际,有了《水浒》故事的话本出现,元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就有二十多种。因此说,如果没有民间口头文学这个“母体”,在当时,任何人也不可能写成这样伟大的作品。
一
《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在水浒故地梁山及其周边县市区都有广泛流传,除梁山县外,与水浒人物地缘关系十分密切的济宁市、菏泽市、汶上县、郓城县、东平县、阳谷县、临清市及河南省台前县都有故事流传。就目前搜集到的水浒人物传说故事,大致有下面四种类型: 一是众英雄上梁山之前的传说故事。这类故事又主要集中在拜师学艺、惩恶扬善两个方面。例如《吴用辍考》写吴用拜师学习天文,为后来在义军中当军师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吴用落第》写吴用用功苦读考上状元后,被蔡京除名,激起对朝政的不满,为上梁山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武松苦练铁砂掌》、《时迁拜师》、《“三星”学艺》等,写武松、时迁、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拜师学艺,为在梁山义军中建立大功做好了武艺上的准备。在民间传说中,《水浒》英雄在上梁山之前,几乎人人都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侠义事迹。他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得到当地百姓爱戴,他们本身也成为“力”和“勇”的象征。例如《晃盖定计斗恶霸》、《宋江重修荆轲庙》、《智多星降妖》、《李逵捉鬼》、《李逵拳打“赛恶虎”》、《宋万大闹状元府》、《张顺揍税差》、《阮小七封井》、《杨志除霸》、《燕青杀“妖怪”》、《花和尚除霸》等等,写的都是英雄们惩治恶霸之事,揭示了他们梁山起义的社会根源。 二是众英雄聚义期间、未见于《水浒》书中记载的故事。这类故事起着丰满人物形象和补充故事情节的作用。例如《宋江月夜钓英雄》,说神人托梦给宋江,让他于月夜到龟山垂钓,并交待说:“若要金鱼至,须为金石开。夜半来亭阁,稳坐钓鱼台。”宋江夜夜前往,皆空手而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第十五日夜里,果然钓到一尾金色鲤鱼。第二天,梁山寨便得到杨志这员大将。此后,宋江在龟山接连钓得九十多条大鱼,也陆续得到九十多位英雄。此故事说明,为了取得起义的胜利,宋江是多么重视人才。与燕昭王“千斤市骨”一样,同成美谈。《时迁夜盗交趾国》说,宋江采纳神医安道全建议,派时迁到交趾国盗得鸡头米,种植在梁山泊内。鸡头米既能用作药物,又可供饥民代食,给梁山泊方圆百里的百姓造了福。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为民除害的故事,英雄们审案断案,成为故事的重要内容。例如《黑旋风断案》,说李逵当了东平府的州官,惩办了惯偷赖痞李三。故事见出李逵粗中有细的性格,叙述充满悬念,读来令人捧腹。《宋江审牛》说杏花村一老人为义军送粮,夜间被人用一头瘦牛把大骡子换走。宋江升堂审牛,然后根据老牛认家的特性找出了偷骡子的人。宋江的精明,众人的疑惑,老人的感激,军师吴用的恍然大悟,一一见于纸上。 三是起义失败后,一些存活下来的英雄及英雄后代,继续反抗封建王朝统治的故事。例如《宋江的战马》,说宋江在楚州饮毒酒身死当天,他的战马玉狮子挣脱高俅亲信的羁绊,奔回梁山给义军报信,不料途中被恶狼所伤,为义军战士梁铁刚所搭救。后来梁铁刚连人带马被官军活捉,准备押往东京请赏。玉狮子挣脱缰绳,用头撞击牢门,救出梁铁刚,自己却献出了生命。梁铁刚为之修了“义马冢”。据说,这匹“义马”每到夜深人静,就在梁山虎头峰下嘶鸣不止。“义马”的形象,显然是那些不屈不挠、继续坚持反抗的起义英雄们的写照。也寄寓了梁山人民对宋江义军的深情怀念和哀悼。《阮小七重回梁山》、《张顺湖上除霸》、《雷横二上梁山》等故事,说的是起义失败后,阮小七、张顺、雷横等人继续为民除害、反抗朝廷的故事,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李俊托女》说梁山义军失败后,混江龙李俊隐居太湖,得知阮小七在梁山继续造反,就带女儿红莲回梁山,半路上遭官军截杀,李俊重伤,在危难之际,得阮小七相救。李俊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阮小七,认作义父,改姓阮。阮红莲练就一身武艺,成为八百里水泊的一位造反女英雄。故事表现了英雄后代继承父志、继续反抗的英雄壮举。《宋江妻和鸡头米》说宋江妻张金莲不同意宋江受招安,和阮小七妻王爱萍继续留在梁山,分别改名木山和爱花,金莲女扮男装,二人假为夫妻,共同经营水泊梁山。后来被官军围剿,张金莲壮烈牺牲。她那倒在水泊中的身体,被她们喂养的无数只鸡团团围出,沉入水中。第二年春天,湖面上生长出许许多多暗红色的鸡头米。百姓们说,鸡头米是那些沉入水底的鸡变的,那暗红色是张金莲的鲜血染成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反叛封建朝廷方面,女英雄比所谓男子汉来得更为刚烈,更为彻底。这是《水浒传》作者所未能注意到的。民间还流传着梁山英雄的后代重聚梁山奋起抗金的故事,如《阮豹、秦清抗金军》、《赛无盐袖箭射祝牛》等,既写出了子承父志的水浒英雄后代的精神气概,又写出了他们抗击金兵的凌云浩气,表现出宋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是《水浒传》中非英雄人物的传说故事。这一类故事起着衬托英雄人物的作用,为增加《水浒》故事的趣味性,提供一些佐料。例如《武大郎蒙冤》、《潘金莲嫁武大郎》、《王伦题诗》、《金二强修牌坊》等。其中《潘金莲嫁武大郎》是为潘金莲翻案的故事,写得极有特色。故事说潘金莲在阳谷县一户叫高禄的财主家当丫环,高禄想霸占她,无奈其妻嫉妒反对。这老婆子想方设法地整治潘金莲,一些奸毒的办法用过后都未收到效果,最后又设计把潘金莲许配给其貌不扬的武大郎。新婚之夜,金莲嫌武大郎丑陋,准备逃走,结果被武大郎的菩萨心肠给感动了,二人结为恩爱夫妻。这个故事把《水浒》中的一个既被侮辱又遭贬责的女姓,说成是既有反抗精神又有情有意的女性,显然是有意识地为劳动妇女潘金莲正名,是向轻贱妇女的封建观念发起的挑战,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而更适合广大人民的欣赏口味。所以故事一出,便广为传播,成为佳话。
[NextPage] 二
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水浒》中的起义,是以真实的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应当有真实起义的影子。至于人物和故事不为宋史所记,那是因为起义为官府所恶,他们不会将这类丢面子的事写得太多太祥细。正史不记的,不一定没有。正史不记,民间却传说开来,因为这些人物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传说,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1985年春,梁山县组织近千人的民间文学普查、搜集整理队伍,历时8年,完成了270余万字的《梁山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其中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200余篇。当地作者还出版了《水泊梁山民间故事》(张振和 蔡如庆主编)、《水浒人物野史》(梁兴晨 武鹰 樊兆阳选编)、《水浒人物传奇故事》(崔金泉 汪林 魏人编选)、《水浒人物口头传说大观》(樊兆阳搜集整理)等。这些选本不仅丰富了《水浒》的民间文学遗产,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也为《水浒》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 《水浒传》作为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源于同一母题而又各自独立的许多口头流传的故事,最终融合到“逼上梁山”这条主线上来。所以,小说情节中仍残留着所谓“武十回”、“石十回”,可以独立成章的中篇故事的印记;而且在结构上也保留着链条式直线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衔接出现而展开的特色。由此可以想见,在当时水浒人物流传的故事一定很多。施耐庵只是取用了一部分,进行了再创作,所以,即使从《水浒传》本身来讲,民间流传的水浒人物更具有多重意义。 一是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和理想,为《水浒传》这部巨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是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都从一个侧面丰富和突出了水浒英雄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别是对《水浒》情节中没能充分展开的英雄形象,如杨雄、裴宣、张清、孙二娘等,不仅起到了补充作用,甚至是对这些英雄形象的再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