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小故事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杨义堂 发布时间:2008-08-15
摘要:
 戏饿鬼词   滁州一位姓刘的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年轻时是州学(过去一个地方的官办学府和孔庙是连在一起的)的学生,好说滑稽话,写滑稽文。
    一年丁祭(每年仲春、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孔子)结束,他看见许多学生争抢祭物吃,便写了一篇趣词:“天将晚,祭祀了(完毕)。只听得两廊下闹吵吵,争胙肉的你精我肥,争馒头的你大我小。颜渊德行人,见了微微笑。子路好勇者,见了心焦躁。夫子喟然叹道:‘我也曾在陈绝粮,不曾见这伙饿莩(饿死的人)。’”
宋讷病重仍坚持祭孔
    宋讷生性持重,学问渊博。元朝至正年间,考中了进士,升迁翰林学士,又改任祭酒(国办大学的校长)。当时功臣子弟都在太学学习,宋讷为了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夜里就在学舍就寝。后来朝廷开科取士,录取进士四百七十多人,太学学生占了三分之二。再考一次,还是那样,皇帝大悦。他的长子麟,考中进士,担任御史,出为望江县主簿。皇帝考虑到宋讷年老,召其长子在身边伺候。宋讷的病越来越严重,但仍然坚持在学校值班。儿子请他回家,他斥责说:“时当丁日祭孔,怎么能敢不敬!”祭孔完后,回家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皇帝非常感动,亲自为他写祭文。又遣官到家里祭拜,划拨土地作为葬地。四品的文臣安排祭葬的,从宋讷开始。
猪羊如象
    旧时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学宫里要祭祀孔子,称为丁祭。祭祀完后,所用的牲畜、食物可由教官等人分享。有一次,一个教官从朝中出来,看到一头象,便左右徘徊,舍不得离去。有人问他为何不走,他答道:“我想丁祭的猪羊,有这样肥大就好了。”
丁祭过了,再去报复他
    学宫教官的儿子和县丞的儿子打架,教官的儿子经常败阵,逃回家对母亲哭诉。母亲说:“他家整天吃肉,所以强健会打,咱们家天天吃豆腐,力气小,怎能敌得过他!”教官听了说道:“既然如此,我儿不要着急,等丁祭过了,再去报复他!”
不敢反顾
    祭孔大典,凡是参加的人,是不得在祭典中东张西望,或转头回身说话的,否则就犯了 “大不敬”,重则杀头,轻则坐牢,至少是免职永不录用。有一次,一位督抚率领部属祭孔,在部属中同僚有隙,某甲到皇帝面前,告某乙在祭典中回头说话,于是皇帝下命令督抚查明这件事。督抚一接到圣旨,惶恐得不得了,最后从部属中,找来了平日最讨厌的讼棍,被敲了八千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买一个字,讼棍还说白送了一个字,共有九个字:“臣位列前茅,不敢反顾。”这样答复上去,不但没有事,那个原告,也不敢顶上去了。因为追究下去,你自己如果规规矩矩不转头,又怎么知道被告转了头呢?有罪大家有罪嘛!一件要杀大官们脑袋的大案,就这样用九个字,轻轻地平息下去了。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