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S348省道枣曹段的大修让离开单县的我们在前往下一站的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周折——绕完这个村绕那个村。旅途的不通畅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对目的地的期待,因为那首耳熟能详的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微山湖以及微山县闻名全国,即将在著名的中国重点红色旅游区探寻数千年以前人祖伏羲的踪迹,怎能不令人神往? 踏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亲切之感顿生:“万里寻踪伏羲路”离开始发地淮阳县时,送别我们的是“才露尖尖角”;而来到这里,迎接我们的则是“朝日艳且鲜”的荷花。 淮阳有湖,曰龙湖,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一个天然的荷花池;微山亦有湖,曰微山湖,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一个天然的荷花池。 碧波荡漾的龙湖湖畔,有着天下第一陵——太昊陵,而烟波浩淼的微山湖湖畔,则有着当地人认为文字记载最早的伏羲庙。 采访时间:2014年8月5日 地理位置:山东省微山县 微山伏羲庙的伏羲殿 1.陵上建庙体现上古礼仪葬制 伏羲因其巨大贡献被历代尊奉为“人文始祖”,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供奉和祭祀伏羲的庙宇,仅山东省就有好几处。不过在微山当地人看来,伏羲庙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在三个地方:河南淮阳、甘肃天水和山东微山。淮阳和天水这两处庙宇均建于明代,而微山的伏羲庙建筑年代不详,现在矗立的主殿(伏羲殿)系北宋建筑风格,时为“大宋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还是重修。 微山伏羲庙,坐落在该县两城镇,北依峥嵘挺秀的凤凰山,南抱空明澄碧的微山湖,是济宁市现存并有明文可查的最早的一处庙宇建筑。 微山人认为,微山伏羲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伏羲庙。《魏书·地形志》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有痴水、千秋城、胡陆城、齐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庙。”高平,即今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一带。据此,伏羲庙应当在魏时已为名胜。除此之外,微山不少当地人还认为太昊伏羲也葬于这里,这是因为魏晋间医学家皇莆谧《帝王世纪》载:“(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十三道图·图经》中记载:“单州鱼台县东北七十里曰辛兴村,其间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庙。” 依山建陵、陵上建庙、陵庙合一,微山伏羲庙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孔子说“古者墓而不坟”, 即上古时代埋葬后不堆坟头,尔后在陵墓上建享堂、庙宇进行祭祀。微山伏羲庙很好地体现了上古礼仪葬制。 我们在当地了解到的资料显示,微山伏羲庙原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前有三圣阁,后有女娲殿,伏羲殿建在中心部位,坐北朝南,并配以钟楼、鼓楼、庙门等建筑,周围绕以青石垣墙。坐落在伏羲陵台之上的伏羲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庙宇的顶部由绿色的琉璃瓦覆盖,滚龙大脊,垂脊上饰有青龙、凤凰、仙鹤、荷花、神童、玉女,四角吊有风铃。殿内供奉着伏羲塑像,在神龛上方悬挂有“人伦之始”木匾。伏羲殿后有女娲殿,殿内供奉女娲神像。女娲殿右边是关帝庙,左边是魁星阁。魁星阁前一株汉代古柏高23米,粗6围,穹枝葱茏,遮天蔽日。清代康熙三十年编撰的《鱼台县志》载:“其前有伏羲庙,庙中双柏可数千年物,真古祠也。” 鼎盛之时的伏羲庙,晨钟暮鼓声声,香火终日绕绕。众多达官显贵和骚人墨客,不辞辛苦,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或游览观光,或谒祖朝圣。但后来,岁月侵蚀、天灾人祸让伏羲庙的大多数古建筑不复存在,唯留一座经过唐、宋、元、明、清多次维修的伏羲殿。1993年、1995年、2006年,微山县有关部门曾对伏羲庙、伏羲殿进行了维修、重修、加固。 2.昔日鼎盛地 处处皆历史 在两城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智的带领下,绕过乡镇公路旁一座上写“伏羲庙”三个大字的仿古牌坊,北行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伏羲庙门前。 这座199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伏羲庙,已不复昔日的鼎盛隆荣。青石、青砖垒起来的围墙内,有些冷清和破败。不过,在这个占地只有十几亩的伏羲庙里,却处处皆历史。 1995年修建的庙门前,几位老人正在纳凉聊天,我们的到访惊扰了他们的悠闲。得知我们的目的后,其中一位老人指着庙院中一个正在水井旁提水的老人说:“他是这的管理员刘运华,你们找他了解。” 自报家门尚不及与刘运华寒暄,我们的目光便被水井旁立着的一块石碑所吸引,石碑上刻着的苍劲有力的“皇井”二字透露着这个水井的不寻常。果不其然,《鱼台县志》记载可佐证:“唐时兵营在此所凿,呼皇井云。” 64岁、头发几近全白的刘运华老人是这样演绎这口井的来历的:“唐皇李世民有一次带兵南下路过这里,就驻扎在这座伏羲庙周围,为了满足部队饮水需要,李世民便下令打下此井。这口井从古至今都没有枯竭过,现在打上来的水还能直接饮用。” 关于这口井的水,当地有圣水一说,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庙会上,谒拜伏羲的人们至今仍保留有洗圣水的习俗。 伏羲殿外的古井 “皇井”北侧是一座巨型青石云台,伏羲大殿就坐落其上。当地相传这块青石云台既是伏羲之陵,又是伏羲殿之基。刘运华老人介绍,四周条石砌垒的这块青石云台,长40多米,宽30多米,高4米多。 伏羲大殿与青石云台完美融合在一起,古朴庄重、巍峨壮观,殿门前一块清朝石刻显示这座大殿曾在乾隆年间进行过重修。刘运华老人介绍,伏羲殿为单檐歇山式,斗拱结构。殿内梁、檩、椽、柱上皆施以彩绘,因年代久远现已模糊不清。1995年修庙时,文物管理所人员拆开墙壁发现内柱上刻着“时大宋熙宁七年甲寅戊戌塑岁次乙卯三月……”“维大宋国兖州仙源县长福乡白塔村白头郭城……”“弟都知兵马使郭兢……”等北宋刻字。 伏羲殿内,1995年所立伏羲像居于大殿正中,东西两侧有古石碑两座:一为元中统二年(1261年)《重修伏羲圣祖庙碑》,一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重修伏羲庙碑》。这两座古碑均被不锈钢和玻璃制成的“保护罩”保护了起来,落有大锁。刘运华老人说:“去年伏羲庙被定为‘国保’,县文化局就把这两座石碑保护了起来。” 说起这座伏羲殿,刘运华老人语露骄傲:“虽然这座伏羲殿经历了宋朝之后元、明、清的多次维修,但主体框架还是宋代建筑,这说明它比甘肃天水的伏羲庙明代建筑、河南淮阳的太昊陵明代建筑还要早。” 不过,在谈到伏羲殿四周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古建筑时,刘运华老人惋惜之情顿生,他说,原来伏羲庙里除了伏羲殿,还有三圣阁、女娲殿、魁星殿、钟楼、鼓楼等古建筑,规模十分宏大,但这些古建筑在上个世纪都毁于一旦,或毁于天灾、或毁于人祸、或毁于战火。“原来的那棵汉柏,也在1976年被人伐了做成了船。”刘运华老人说,“1995年,伏羲殿后才建了一座女娲殿。” 3.定位“国保”或将再现辉煌 微山伏羲庙里的伏羲殿虽跨越多个朝代存留至今,但刘运华老人却告诉我们,当地并没有留下关于伏羲的任何传说。 刘运华老人几次将微山伏羲庙与甘肃天水伏羲庙、河南淮阳太昊陵并列相比,并多次强调这里的伏羲庙文字记载最早、古建筑也最早,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这里远远比不上天水、淮阳两地红红火火的祭祀活动。“这里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也有祭祀伏羲的古庙会,三天时间,人们有谒伏羲、洗圣水的习俗”。 孔孟之乡济宁人文积淀深厚,微山伏羲庙传续着绵延数千年的始祖文化,刘运华期待着微山湖畔的这个伏羲遗址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 这个时机应该说已经成熟,因为在去年的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微山县两城镇伏羲庙榜上有名。“国保”身份刚刚审定,微山有关部门便做出了表态。微山县旅游局去年5月14日发布的《微山县伏羲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息中有这样一段话:“伏羲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进一步提升微山旅游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丰富文物遗迹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我们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此次入选契机,完善独山岛景区旅游规划,将伏羲庙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南阳古镇、独山岛、鲁山林场、梁祝文化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人文历史资源与自然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新亮点,推动微山湖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张智告诉我们,微山伏羲庙被命名为“国保”后不久,两城镇就邀请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策划伏羲庙建设方案,设计方案是以“微山湖畔伏羲地,凤凰山下始祖城”为主题。 有了“国保”名片,有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相信,微山伏羲庙有望重现鼎盛场景,伏羲文化有望在此处传承光大。 (原载2014年8月15日《周口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