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吴佩林 发布时间:2022-04-06
摘要:朝廷对衍圣公爵位袭封的重视表达了政统对道统的依赖,以及对孔子嫡裔的褒崇与优待之意。

  摘要:有明一代,共有十位孔子嫡裔承袭衍圣公爵位且实际任职,另有孔承庆、孔胤椿两位虽为嫡长子,但因早卒而未能在生前袭爵,其爵位乃后世追赠。朝廷对衍圣公爵位袭封的重视表达了政统对道统的依赖,以及对孔子嫡裔的褒崇与优待之意。明代首位衍圣公的承袭沿袭元代故事,其后之子孙承袭皆遵嫡长子继承制。从十位衍圣公的袭爵情况来看,不行丁忧即请承袭是常态;其袭封程序,以明成化六年(1470)为界,前后各有不同。终明一代,上任衍圣公离世后,下一任的袭封不一定随即进行;其袭爵时间与朝廷颁制诰命的时间不一定同期。诸如此类,都说明衍圣公的爵位承袭在诸多方面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明代 衍圣公 爵位承袭

明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

  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直集贤院的祖无择(1011-1084)上奏朝廷,认为朝廷对孔子嫡裔孔宗愿以“文宣公”袭封不妥,因为“文宣王”是孔子的谥号,“祖谥不可加后嗣”,请求皇帝发布诏书,“更定美号”。同年三月,宋仁宗下诏,改“文宣公”为“衍圣公”。“衍圣公”这一封号自此确立。其后,除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徽宗崇宁三年(1104)期间一度改为“奉圣公”外,“衍圣公”封号一直延用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累计长达 862 年。

  衍圣公作为孔子嫡裔,因其与朝廷存在道统与政统关系,受到朝廷的格外尊崇。随着《孔府档案》的开放,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而欲使研究深入,尚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就明代衍圣公的承袭情况而言,李景明、孟继新等有过梳理。但他们的研究未注明资料来源,可信度不够。事实上,由于史料对此问题记载有限,且仅有的史料所述不一,非经考辨,不能窥其堂奥。故本文在梳理时力求穷尽、比勘相关史料,重要之处尽可能展示史料原文,并就其袭封特征作适当阐发,以使读者能明了事实之脉络与真伪。

  一、衍圣公的生卒时间、生母与其父亲的婚姻关系、袭爵时间与诰命

  有明一代,共有十位孔子嫡裔承袭衍圣公爵位且实际任职,另有孔承庆、孔胤椿二位虽为嫡长子,但因早卒而未能在生前袭爵,其爵位乃为后世追赠。具体情况如下:

  (一)孔希学

  孔希学,字士行,父孔克坚,孔子第五十六代长孙。生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十二月初十日,生母为孔克坚夫人张氏。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七日,朝廷封希学衍圣公爵位。诰曰:

  古之圣人,自羲、农至于文、武,法天治民,明并日月,德化之盛,莫有加焉。然皆随时制宜,世有因革。至于孔子,虽不得其位,会前圣之道而通之,以垂教万世,为帝者师。其孙子思,又能传述而名言之,以极其盛。有国家者,求其统绪,尊其爵号,盖所以崇德报功也。历代以来,膺袭封者或不能绳其祖武,朕甚悯焉。当临驭之初,访世袭者,得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大宗是绍。爰行典礼,以致褒崇。尔其(勤敏以进学,恭俭以成德,庶几)领袖世儒,益展圣道之用于当世,以副朕之至望,岂不伟欤!可资善大夫,袭封衍圣公。

  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二十日,以疾终于正寝,年四十七。

  (二)孔讷

  孔讷,字言伯,孔希学长子,孔子第五十七代孙。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正月二十一日,生母为孔希学夫人董氏。孔希学去世时,孔讷二十三岁。

  依古代丁忧制度,孔讷为父守丧三年。除服日期未到,朱元璋的结发之妻马皇后于洪武十六年(1383)薨,孔讷奉诏进京致祭。祭毕,朱元璋对孔讷给予礼遇,并拟袭封孔讷衍圣公爵号。但孔讷“以居丧辞”,故暂缓袭爵。原文谓:

  孔讷丁父忧,以马后丧,赴京祭陵。既竣事,入觐。太祖顾谓廷臣曰:“孔讷,真圣人子孙。”赐膳光禄,命馆于太学。遣尚书刘仲质劳问,日继庖廪,赐衣物、钞锭。将使袭爵,以居丧辞,乃止。

  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孔讷服丧期满,进京朝见。其情形于孔希学神道碑有载,原文谓:

  越三年,为洪武甲子春正月,其子讷以服阕入觐,礼官引见华盖殿。上问以宗族蕃衍,子姓贤否。讷奏对动合礼度,即命馆于太学。翌日,召嗣袭封衍圣公,御制诰词以赐。

  对于此事,《明实录》“(洪武十七年正月)乙巳”也有记录,且录有御制诰文。原文谓:

  (洪武十七年正月)乙巳,以孔子五十七代孙讷袭封衍圣公。初,讷入朝,引见华盖殿。上问其宗族子姓多寡贤否,讷奏对详明,动合礼度,命馆于太学。至是,袭封爵。御制诰文曰:“三皇五帝之道,坦然明白,人所共由。至周衰道微,而诸家之说并兴,天下莫知所宗。独先师孔子删述六经,纲维斯道,使万世有所依据,其功尚矣,故天鉴有德,庙祀无穷,子孙弘衍,世有其爵。前衍圣公希学婴疾奄逝,尔讷为其长子,服阕来朝,特令袭其封爵,以奉先师之祀。敬哉!”

  但对于这次朝见情况和袭封的具体时间,《洪熙元年衍圣公孔讷神道碑》的记载却有所不同:

  服除,丙寅正月朝京师。既见,上大喜,即命礼官卜日授爵。于是以二月二日拜袭封之命,受诰大廷,百僚班列,仍敕礼官以教坊乐导送至太学。

  综合上面不同记载,其情况大致是,正月七日见面之后,确定袭封事,并拟定了御制诰文。但当时并没有立即授爵,而是“卜日”进行,所卜之日为二月二日。

  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九月十六日,孔讷病卒。“得年四十有三。以本年十月二十六日葬祖林”。

  (三)孔公鑑

  孔公鑑,字昭文,孔讷长子,孔子第五十八代孙。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生母为孔讷夫人陈氏。大量史料显示,孔公鑑在其父亲去世的当年,即建文二年(1400)便已袭封衍圣公。如《圣门志》记“洪武三十三年袭封衍圣公”;《明史》谓“嗣爵二年卒”;《阙里文献考》载“建文二年,袭封衍圣公”;《孔子世家谱》等载“洪武三十三年袭封衍圣公”。

  不幸的是,朝廷还未来得及授予诰命,孔公鑑便在其父去世一年半之后,即建文四年(1402)四月五日因病早卒,时年二十三岁。“远近闻者,无间识不识,咸共悼惜。”宣德元年(1426)二月十二日,追赐孔公鑑衍圣公诰命。原文谓:

  制曰:孔子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三纲五常之理,示法万世。我国家遵用以安天下,故推恩其(及)子孙者,所以隆崇报之礼焉。故袭封衍圣公公鑑,乃宣圣五十八代孙,早绍封爵而弗永年。然克谨礼度,不忝先世。兹特恩推,追赐诰命,以著嘉念不忘之意。九原有知,庶其歆服。

  宣德元年二月十二日

  (四)孔彦缙

  孔彦缙,字朝绅,孔公鑑长子,孔子第五十九代孙,其名与字均为仁宗皇帝所命。生于建文三年(1401)三月十三日,生母为孔公鑑夫人胡氏。因父亲去世早,“母胡夫人教育之”。永乐八年(1410),孔彦缙年方十岁,明成祖朱棣召其进京袭爵,观其言动进退,从容详雅,喜谓侍臣曰:“真神明之裔也!”十二月十九日,便封其为衍圣公。制曰:

  孔子之道,配乎天地,师表万世,咸在尊崇。钦仰素王,传袭后裔。今五十九代孙彦缙,允为世嫡,雅有令资,俾绍显荣,用光儒胄,可袭封衍圣公。惟克懋勤,服兹宠命,勉修圣学,承藉家声。钦哉!

  景泰六年(1455)十月二十一日,孔彦缙得风疾而卒,年五十五岁。

  (五)孔承庆(追赠)

  孔承庆,字永祚,孔彦缙长子,孔子第六十代孙。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三月初七,生母为孔彦缙夫人夏氏,逝于景泰元年(1450)十一月二十六日。孔承庆因先于父亲去世,未能袭封衍圣公。景泰六年(1455),朝廷因其子孔弘绪袭爵,追赠袭封衍圣公。制曰:

  朕惟积善在躬,余庆必垂于后;显荣于国,宠命必及其先。况为先圣之后人,其礼尤宜于加等。尔孔承庆,乃袭封衍圣公孔弘绪之父,潜德弗耀,为时善人,胡不永年?幸生贤嗣。子既袭于封爵,尔亦宜有褒崇,是用追赠尔为衍圣公。呜呼!生有善誉,没有荣名。尚克歆承,永光胤祚。

  (六)孔弘绪

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画像(孔子博物馆 藏)

  孔弘绪,字以敬,孔承庆长子,孔彦缙嫡长孙,孔子第六十一代孙。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二十一日,生母为孔承庆夫人王氏。因避乾隆弘历讳,后世改为孔宏绪。孔承庆去世时,孔弘绪年仅三岁。

  在其祖父去世三年后,即景泰六年(1455)十二月二十三日,孔弘绪应召入京,袭封衍圣公,时年八岁。制书曰:

  帝王之道,待孔子而后明;尊崇之典,显其世而后至。此有国者之常礼,而我祖宗以来之盛心也。先师孔子六十一代孙孔弘绪,既禀令资而为世嫡,宜膺显爵,以绍儒宗。特命袭封衍圣公。惟德可以绳先,惟学可以希圣,往惟懋毖,光宠是承。钦哉!

  成化五年(1469),孔弘绪“坐事失爵”,被废为庶人。关于孔弘绪失爵原因,有多种记载,但囿于孔府地位,所谈大多甚简。如《明史》谓“弘绪少贵,又恃妇翁大学士李贤,多过举。成化五年被劾,按治,夺爵为庶人”。《明宪宗实录》所言相对而言更为具体,原文谓:

  (成化五年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绪有罪,革职。弘绪初为南京科道所劾,下巡抚山东都御史原杰按之,悉得其非法用刑,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者四人。状以闻,命官会问,坐以斩。上念宣圣之后,特从宽,革职为民。仍命巡抚等官会勘族内应袭者奏闻区处。

  (七)孔弘泰(以弟的身份袭爵)

  孔弘泰,字以和,孔承庆子,孔弘绪之弟。孔弘绪失爵后,朝廷命山东巡抚等官举其宗人应袭者。后经孔氏宗长孔克晟等呈状,都御史翁世资、吏部尚书姚夔等上奏朝廷,最终确定遵照“宋代若蒙、若虚故事”,以孔弘绪之弟孔弘泰代兄袭爵,待孔弘泰去世之后,仍令孔弘绪之子袭爵。原文谓:

  都御史翁世资等奏:“孔氏宗长孔克晟等状言,阙里自汉高祖过鲁祀孔子,封九世孙腾为奉祀君,其后世世以宗子承袭。至四十七世孙若蒙监修祖庙,有罪免,以其弟若虚承袭。若虚卒,仍以若蒙子端友继之。今弘绪既以罪免,其弟弘泰读书知礼义,宜奉先圣宗祀。”弘泰至京,事下吏部,尚书姚夔等言:“弘泰宜循若虚故事,令袭衍圣公。弘泰之后,仍令弘绪之子继之。”奏上,故有是命。

  孔弘泰,景泰元年(1450)生,明成化六年(1470)袭封衍圣公。袭封后,孔弘泰上表称谢。鉴于孔弘绪少贵僭礼失爵,经国子监监丞李伸建言、礼部覆奏,朝廷决定让孔弘泰在国子监读书一年后,方可许归。期间,每逢朔望和重要节日,随班朝参。原文谓:

圣公习礼入学

  成化六年,国子监监丞李伸言:“前袭封衍圣公孔弘绪自幼失学,长而狎近群小,以致干冒刑宪。圣明念先圣之裔,特宽宥,革职为民,即令其弟弘泰袭封,恩渥矣。然不预教之,诚恐复蹈前辙。伏望留之京师,赐以馆舍,俾之随侍班行,获睹礼制。退则从游太学,受教于师儒。俟其学成,遣归奉祀。”礼部覆:“宜准其言,留弘泰在监读书一年,然后许归,仍给与牙牌悬带,朔望并时节随班朝参。”从之。

  成化七年(1471)五月,孔弘泰在国子监学习期满,礼部乞请弘泰回曲阜奉祭,但未得应允,明宪宗仍命其留在京师。原文谓:

  (成化七年五月)己亥,礼部言,袭封衍圣公孔弘泰奉命在国子监读书习礼一年,今以届期,乞遣归奉祭。命仍留之。

  成化八年(1472)七月九日,孔弘泰因母亲老病再次恳请回曲阜,得以允准。原文谓:“命袭封衍圣公孔弘泰归阙里。……至是弘泰恳以母老病,且久旷祭扫,乞归,故允之。”

  但不知为何,迟至成化十一年(1475)十一月十九日,朝廷才“赐袭封衍圣公孔弘泰诰命”。衍圣公秩系二品,朝廷按例颁给的是犀牛角轴诰。次年十一月,衍圣公府“援先朝故事,乞给玉轴诰”,以珍藏阙里。十一月十四日,朝廷特给之,赐袭封衍圣公孔弘泰“玉轴”诰命。对于所给诰命原文,《阙里志》有载,谓:

  制曰:朕惟先师孔子之道,传自尧、舜、禹、汤、文、武,而为后世帝王之楷式者也。尊崇之典,既屡加于其躬;锡封之恩,宜移侈于其后。尔孔弘泰,乃孔子六十一代孙,生禀清资,行遵礼度,宜膺显爵,以贲厥宗,特命袭封衍圣公。于戏!惟学可以希圣,惟德可以绳先。尔往懋哉,毋忝朕命。

  弘治十六年(1503)五月,衍圣公孔弘泰卒,年五十四。

  (八)孔闻韶

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画像(孔子博物馆 藏)

  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孔子第六十二代孙。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八月十八日,生母为孔弘绪妾江氏。其叔父孔弘泰去世时,孔闻韶二十一岁。弘治十六年(1503)九月,孔闻韶入觐。初六日,封其为衍圣公,制曰:

  国家稽古右文,建中弘化,实惟先师孔子之道是凭是式。故锡爵启封,俾奉世祀。崇德象贤之典,自祖宗列圣至于朕躬,有隆无替。尔闻韶,儒宗世嫡,嗣膺封命,而茂年美质,足绍前休。尔尚克勤进修,永终令誉,以副四方之观礼,以光百代之宗祀。夫忠信乃行乎州里,孝弟可通于神明,尔惟钦哉!学在温故而知新,德贵择善而固执,此先师之明训,而家学所世守者也。尔其懋哉,毋忝朕命。

  袭封后,孔闻韶奉表称谢。

  嘉靖二十五年(1546)二月十一日,孔闻韶以疾卒,享年六十五岁。

  (九)孔贞幹

  孔贞幹,字用济,号可亭,孔闻韶长子,孔子第六十三代孙。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生母为孔闻韶夫人卫氏。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一月奉命至京袭封衍圣公爵。同年,孔贞幹为袭封衍圣公事上呈谢表。

  嘉靖三十年(1551)八月十二日,朝廷赐诰命:

  制曰:朕闻孔子以万世为土,盖其道德高厚,教化无穷,故所以报于其后者,建以上公,子孙承继,永作宾于王家,不独享祀之隆而已也。尔袭封衍圣公孔贞幹,乃孔子六十三代孙,性姿温粹,器宇端凝。考古好文,无忝圣人之胄;象贤崇德,宜疏世爵之封。爰示褒章,用昭宠数。于戏!阙里之裔,以尔为嫡,则尔乃礼义之所宗也。惟秉心寅慎,乃可以对光灵;惟制行光明,乃可以表姻族;惟礼物恪修,乃可以系四方之望;惟文献不坠,乃可以为百世之征。尔惟懋哉,斯承朕之无斁。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孔贞幹抱疾赴京庆贺万寿圣节。未及拜庆,病情加重,世宗皇帝遣御医徐炜来视。八月初八日卒于赐第,年三十八。葬祖墓西。

  (十)孔尚贤

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画像(孔子博物馆 藏)

  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别号龙宇,孔贞幹长子,孔子第六十四代孙。生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七月初二日,生母为孔贞幹夫人张氏。嘉靖三十五年(1556),孔尚贤随同父亲孔贞幹朝贺万寿节,因父卒于京师,“即命此袭爵”,时年十二岁。同年,孔尚贤为袭封衍圣公事上呈谢表。

  因孔尚贤年幼,山东巡抚丁以忠上言:“宜如宏绪例,肄业国学。”诏从之。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三十日,朝廷正式封孔尚贤为衍圣公,世宗亲颁诰命。制曰:

  我国家稽古致治,一惟孔子之道是循是式。粤自祖宗列圣,以逮于朕,尊崇之典,愈隆弗替,尤必宠其后人,绍封奉祀,所以致无穷之报也。尔孔子六十四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赋资明敏,早承《诗》《礼》之传;秉志恪恭,不忝神明之胄。眷惟国典,宜有褒嘉。是用锡之诰命,以为尔荣。夫崇德貤恩,朕乃率循乎彝典;象贤济美,尔宜光绍乎前休。尚其益懋厥修,庶以振祖风而延令誉。钦哉!

  熹宗天启元年(1621)十一月二十四日,孔尚贤因病卒于京城赐第,享年七十八岁。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均先于父亲去世,俱无嗣。

  (十一)孔胤椿(追赠)

  孔胤椿,字懋龄,号震寰,孔尚贤长子,孔子第六十五代孙。生于隆庆五年(1571),卒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因先于父亲去世而未能袭爵。后世为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改“胤”为“衍”。

  天启五年(1625)三月,熹宗亲临太学,孔胤植应召陪祀,疏请“以兄衍椿为大宗嫡长,早世无嗣,不获承祧,亦请赠如其爵”,得到皇帝允准,于是追赠孔胤椿衍圣公爵位。制曰:

  公爵嗣封,冢子必登乎祀典;仙风远逝,圣宗益耀夫谦光。虽埙韵之流凄,挹金声而自振。恩无间,涣綍同荣。尔孔胤椿,乃衍圣公胤植之兄,宁静标资,端温萃雅。躬禔寅慎,蜚礼义之声华;孝克孚诚,表彝伦于姻族。模型支庶,劳必身先;揖让家庭,荣惟已后。应疏封于册府,遽逸响于泉台。绍金友而象贤,维宗有祀;伤玉昆之雁断,报德无穷。兹赠尔为衍圣公。贲芝检于松楸,优嘉盛典;回云旗于河汉,笃祐后程。

  (十二)孔胤植

六十五代赠衍圣公孔胤椿衣冠像(孔子博物馆 藏)

  孔胤植,字懋甲,号对寰,孔子第六十五代孙,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十四日。后世为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改“胤”为“衍”,又有记为“荫”“允”“治”字的。孔尚贤因二子早卒且无后,在病逝前召从弟孔尚坦的长子孔胤植到京师,立为嗣子。

  对于孔胤植的袭封时间,有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六年(1626)三说。

  1. 天启元年说

  道光三年(1823),孔昭薪纂修《孔氏大宗支谱》之《孔氏大宗谱》载:“天启元年袭衍圣公”。此说又为后人引用,如《济州金石志》载:“按《孔子宗谱》,六十五代衍植,字懋甲,号对寰。天启元年(1621)袭衍圣公”。

  《阙里文献考》载:“天启元年,六十四代公入觐京师,寝疾,赐第。念二子皆不禄,大宗不可无嗣,遂召公往,立为子。及卒,乃以公袭世爵。”

  2. 天启二年说

  《圣门志》载:“胤植,字懋甲,尚贤嫡侄,天启二年袭封”。

  乾隆《兖州府志》载:“尚贤以嫡次枝堂侄允植为后。允植系五经博士贞宁之孙、尚坦之子。天启二年袭封”。

  3. 天启六年说

  《明书》载:“第六十五代允植,字懋甲,天启六年(1626)袭封。后遇国变,薨。”

  相比而言,天启二年(1622)说更为可靠。这是因为:一是天启二年正月,孔胤植给朝廷的一份奏折还是以“世袭五经博士”的身份上呈的;二是孔胤植为袭封衍圣公事上呈的谢表中记录了具体的时间。原文谓:“孔子第六十五代孙,袭封衍圣公孔胤植,天启二年五月二十四钦奉恩命,袭封衍圣公爵。”专为此事上呈的谢表造假或记错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天启二年谕袭封衍圣公孔胤植,敕与隆庆三年三月孔尚贤敕同。天启五年二月初六日封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制曰:

  景皇舆之教化,圣绪千秋;册盟府之典章,公遵一位。览熙明畅运,犹日昭月朗而莫踰;矧历数在躬,维内圣外王之务急。不显扬其世禄,将曷振夫人文?遹涣丝纶,载辉樽俎。尔衍圣公胤植,承休圣泽,列爵朝簪。《诗》《礼》旧闻,蚤服父兄之训;芝兰异禀,挺为带砺之英。出云雨于秀阜崇岗,宁羡鹍轮击水;滋泉源于清河瑞岳,宛瞻麟角在庭。翼翼公圭,缵江汉秋阳之烈;洋洋列鼎,生舞雩洙泗之风。实朝伦之可嘉,洵至德之不朽。焕兹章数,肆奖爵封,颙表儒观,蔚征文献。兹用封尔为衍圣公。于戏!金声玉振,仪范百王,鼎食钟鸣,辉煌千祀。盖立道以经世,维承家之有人。非树德滋,亦犹虚贵。朕方执牲原庙,视饩儒宫,桥门生泗水之澜,胶序见尼山之峻。文章仪世,簠簋属卿。仰生民以来之一人,绾承休而后之万叶。爵之轻重,道之休明。尔职是资,圣绩斯在。惟念朝恩之既渥,益德业之崇修。学有余师,善将终誉。惟钦惟毖,务保厥荣。如綍如纶,往加恪慎。

  顺治四年(1647)冬十二月十五日,以疾卒于家,年五十六。

  二、有关袭爵的其他诸问题

  综上讨论及结合相关史料,以下就明代衍圣公袭爵的其他诸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因孔承庆、孔胤椿二位非实质袭爵,故以下所论仅针对实质袭爵的十位。

  (一)明代首位衍圣公沿袭的是元末做法,其子孙承袭遵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衍圣公的袭封,《明会典》分公侯伯袭封、公侯伯子孙袭封两个层次。因此,有明一代,首位衍圣公及其子孙的袭爵所遵行的典制有所不同。

  1. 首位衍圣公的袭封

  首位衍圣公孔希学(56 代)在洪武元年(1368)袭封时,其父亲孔克坚还在世,直到洪武三年(1371)三月二十八日才卒。既然孔克坚还没去世,那为什么不直接任用呢?原来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十月,元廷召孔克坚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以其子希学袭封衍圣公。明初朱元璋沿用的是元代做法。朱元璋不以孔克坚袭封衍圣公,还可能与孔克坚对朱元璋的态度有关。在元朝与红巾军的战争中,孔克坚站在元廷一边,为其出谋划策,是朱元璋的对立面。朱元璋建国号称皇帝后,孔克坚仍称病不赴诏,此举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

  关于明代首位衍圣公孔希学的袭爵,《明会典》规定:“公侯伯袭封,皆覈其宗图,辩嫡庶,明伦序,以杜争端。衍圣公袭封亦如之。”也就是说,朝廷要核对其宗图,以确保系嫡长继承。此事在正德四年(1509)十一月初十日朝廷给衍圣公孔闻韶的敕中曾提到,原文谓:“我太祖高皇帝崇重尔祖先圣之道,即位之初,首命访求大宗之裔袭封衍圣公。”

  关于公侯伯的袭封,据《明会典》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题准:行两京五军都督府,各委堂上官,需要提交宗支图册,将公侯伯父祖始封承袭来历,并立功人下的派子孙,与应袭之人母氏、收生人等,备造宗图人册,一样三本,一存本府,一送吏部,一送吏科备查。以后每五年一次造报。从嘉靖二十年(1541)开始,凡公侯伯病故,必先奏请殡葬,方许袭爵。违者,参奏治罪。孔希学的袭封是否照此办法,其死后是否奏请殡葬,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记载。不过,从朝廷对衍圣公遣官致祭的做法来看,奏请殡葬说是成立的,且适用于后来的袭封者。

  2. 子孙袭封

  关于子孙的袭封,《明会典》载:“凡公侯伯子孙袭爵。洪武二十六年定:受封官身死,须以嫡长男承袭;如嫡长男事故,则嫡孙承袭;如无嫡子嫡孙,以嫡次子孙承袭;如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承袭。不许搀越……孔氏袭封衍圣公如之。”明代衍圣公的具体承袭情况如下:

  (1)“受封官身死,须以嫡长男承袭”,即父亲去世,由嫡长子承袭。孔讷(57代)、孔公鑑(58代)、孔彦缙(59代)、孔贞幹(63代)、孔尚贤(64代)共五人,均为嫡长子,且在其父亲去世后袭爵。

  (2)“如嫡长男事故,则嫡孙承袭”,即嫡长子如果先于父亲离世,则由嫡长孙承其爵位。孔承庆(60代)先于其父孔彦缙去世,便由其子孔弘绪(61代)承袭祖父孔彦缙(59代)的爵位。这种情况发生后,朝廷通常会以追封的形式授予死者以爵位,以补某一代之缺位,也表达朝廷“褒崇”之意。

  (3)“如无嫡子嫡孙,以嫡次子孙承袭”。孔胤植(65代)的承袭就是如此。孔尚贤(64代)两个儿子均早卒绝嗣,因此不存在“嫡长男承袭”之说。但孔尚贤将弟孔尚坦的长子孔胤植过继给自己,孔胤植于孔贞幹而言,为“嫡次子孙”。所以,孔胤植得以“嫡次枝嫡长亲侄”的身份承袭衍圣公爵位,详见图一。

  (4)“如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承袭”。孔子第六十一代孙孔弘绪因事革职后,照《明会典》规定,应由其长子袭爵,但此时其长子尚未出生,朝廷于是依照宋代先例,由其弟孔弘泰(61代)以孔承庆“嫡次子”的身份过渡,代为承袭。等孔弘泰过世之后,再回到“嫡长男承袭”的办法。而孔弘绪夫人李氏,继配熊氏、袁氏,均无子。如此一来,嫡长子孙、嫡次子孙无从谈起。孔弘绪之妾江氏生了二子,其中长子为孔闻韶(62代)。孔闻韶于是以“庶长子”的身份承袭衍圣公爵位。

  (二)不行丁忧即请承袭是常态

  明代丁忧制度规定,文职官吏遭遇父母亡故,须离职守丧(不计闰)二十七个月。孔希学去世后,其子孔讷参照此例守丧三年,后袭爵。又孔弘绪承袭的是其祖父孔彦缙(59代)的爵位,参照《大明令•户令•嫡孙丁忧令》“凡嫡孙为祖后而承荫入仕者,祖亡,服斩衰三年”之规定,当守丧三年。而孔公鑑、孔贞幹、孔尚贤三位在其父亲去世之后很快就承袭了爵位。于此,吏部主事郭谏臣(1524—1580)在一份奏疏中提到此前衍圣公“凡遇父母之丧,不行丁忧即请承袭,与军职同”。郭谏臣所言与实际情况虽有出入,如孔讷是在守丧三年后才封爵的,但也大抵如此。

  隆庆元年(1567),郭谏臣上疏朝廷,奏请衍圣公须守丧三年,以表率天下。疏谓:

  鲁为上世秉礼义之国,孔子又万世礼义之宗。今国家特世封为衍圣公,秩以一品者,正以圣人后,为能守礼以表率天下之人耳!不使其子孙守三年之制,其何以责天下?乞许遵制丁忧,一如文臣。

  郭谏臣的意思是军人不行丁忧,那是战时需要,情况特殊,而衍圣公作为圣人之后,当一如文臣,守三年之制。朝廷就此让廷臣议复,其中吏部认为“衍圣公或遇亲丧,自今仍令守制。其袭封一事,所司代为奏请,令其守护印信,候服满起送承袭,服内免其入贺。”群臣也认为“许照文臣终制起复”。隆庆四年(1571)题准“照例守制”,袭封一事,“抚按官代为具奏,令其暂管府事。服满之日,起送承袭”。也就是说,衍圣公守制并不意味着其他什么事都不做,府事要照常承管。其后孔胤植的袭爵也是如此,他在天启二年(1622),即孔尚贤去世之后的次年就承袭了爵位,照常管理府事,直到丁忧结束,朝廷才颁赐诰命。

  之所以未等到三年结束后才袭爵,即“不行丁忧即请承袭”,与衍圣公府运转的特点有关。一般文职官员丁忧解职,尚有其他人员顶替,而衍圣公只有一人,作为一府之主,孔府府务、年例、进贡表马、庆贺典礼、祖庙春秋祀事等都需要安排料理。职是之故,天启二年(1622)五月孔胤植给朝廷的奏折就言:“有病故即袭者,盖以庆贺大典、职守奉祀为重,故先袭爵,后守制,已成旧规。”

  (三)关于袭封程序的其他问题

  1. 衍圣公“袭爵”时间与“诰封”时间不一定同步

  袭爵时间是指衍圣公承袭爵位的时间,诰封时间是指朝廷颁制诰命的时间。按照常理,衍圣公袭爵后,朝廷当即会御制诰文,但这两个时间往往不同步。十位中,同步的有孔希学、孔讷、孔彦缙、孔弘绪、孔闻韶五位;不同步的也有五位,分别是孔公鑑、孔弘泰、孔贞幹、孔尚贤、孔胤植。严格来讲,只有当朝廷“诰封”后,衍圣公的身份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朝廷颁制诰命之前,这个“袭爵”仅具有“名分”的性质,尽管明清文献都称之为“袭爵”。

  之所以不同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死后追封,如孔公鑑;二是守制三年结束之后才诰封,如孔尚贤、孔胤植,而孔弘泰、孔贞幹均在袭爵五年后赐诰命;三是需先在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如朝廷当时为了防止孔弘泰步其兄孔弘绪的后尘,规定“衍圣公始袭者在监读书一年”。如前所述,孔弘泰在国子监学习不止一年,直到成化八年(1472)才得以回曲阜。孔弘泰、孔贞幹在袭爵五年后才诰封,除了三年守制外,延后两年的原因可能也与在监读书有关。

  2. 上任衍圣公离世后,下一任的袭封不一定随即进行

  按照常理,在上届衍圣公离世后,下任衍圣公的袭封即进入议事日程,但事实并非如此。孔讷由于守制,在父亲去世三年后袭爵。孔彦缙在父亲去世八年后才袭爵。为何如此?限于史料,已难考证。笔者推测,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孔彦缙在其父亲孔公鑑去世时才两岁,年龄太小。二是永乐初年,朝廷忙于战事以巩固新政权,而到了永乐八年(1410),永乐帝亲征塞外获胜,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到南京。回京之后,出于政统合法性的考虑,便在此年颁赐了衍圣公诰命。

  3. 自孔弘泰袭爵之后,需奉表称谢

  从现在保存的文献来看,从明成化六年(1470)孔弘泰开始,包括其后的五任衍圣公均在袭爵后上呈了谢表。这六位中,“袭爵”时间与“诰封”时间不同步的孔弘泰、孔贞幹、孔尚贤、孔胤植四位,其所呈谢表均发生在朝廷颁赐诰命之前。

  4. 孔闻韶的袭爵程序

  按照朝廷成化六年(1470)定议,孔弘泰去世后,当以孔弘绪长子孔闻韶继之。其接继程序,在《明实录》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非常珍贵。原文如下:

  (弘治十六年六月戊午)巡抚山东都御史徐源言:“衍圣公孔弘泰初以其兄弘绪革爵暂令借袭,今既卒,其爵宜归弘绪之嫡子闻韶。”因其孔氏族人状及司、府、县公文以请。事下吏部看详以闻。吏部查具议案,请如源奏。上从之,命礼部照例取闻韶至京袭爵。

  从上可以看出,其程序大致情况是:孔氏族人、曲阜知县、兖州府、山东承宣布政司上呈公文,山东都御史徐源呈递奏折→朝廷收到后,派吏部核查实情后据实奏报→吏部核实后,呈请朝廷同意徐源的奏折→朝廷同意,认为“崇儒重道,莫先于孔氏,其亟行之”→遂命礼部照例通知孔闻韶到京袭爵。《明会典》载:“衍圣公殁后,听其应袭子孙赴京袭爵。”孔闻韶的例子也说明这条规定在实践中是得到实行的。

  5. 孔胤植的袭爵程序

  天启二年(1622)五月二十一日,孔胤植上奏朝廷,请求皇帝“敕下吏部查例,覆请俯准臣袭封公爵”。吏部收到皇帝的圣旨后,鉴于孔胤植以嗣子承袭的特别情况,“犹恐不的”,移文山东省抚按查实。山东省查明后,认为今日承袭之人当属孔胤植。随后又将情况“坐名咨送”到吏部,吏部“未敢擅便”,请皇帝决定。最后奉圣旨,孔胤植袭封衍圣公。

  三、结论

  限于史料,本论域的相关问题尚不能充分展开。本文仅就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本文立足史料,对明代历任衍圣公的生卒时间、袭封时间、赐诰时间、生母与其父亲的婚姻关系等问题,逐一作了考证,结论较为可靠。而反观相关成果,多有错漏。如邢铁《明清时期孔府的继承制度》一文,把孔希学的受封时间误记为“洪武三年”;孔祥林等著《孔府文化研究》一书,将孔弘绪、孔弘泰、孔胤植的受封时间分别误记为“景泰元年”“成化五年”“天启元年”;骆承烈《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嫡裔》一文,把孔彦缙的受封时间误记为“洪熙元年”。孔子博物馆的陈展将孔胤植的受封时间定为“天启元年”。不仅如此,这些研究均没注意到衍圣公“袭爵”与“诰封”时间不一定同期的现象。又如对于衍圣公的袭爵情况,袁兆春所著《孔府档案的法律史料价值研究》一书,认为孔子第五十六代孙孔希学是以“父死子继”的方式袭爵的,而事实上这时孔希学的父亲孔克坚还健在。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一些史料可能存在问题。如曲阜孔林《洪武十四年孔希学神道碑》记载:“洪武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宣圣五十七代孙诰封衍圣公。”也就是说,孔讷在其父亲死后一个月便被诰封了衍圣公,而这与上文提到洪武十七年(1384)相矛盾。个中原因,有可能是立碑者宋讷误撰(想当然地认为其父亲去世当年就袭封了),也有可能因为原碑漫漶不清,抄录者误识所致。又如对于孔弘泰的诰封时间,明代陈镐《阙里志》所记“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封六十一代孙孔弘泰衍圣公”就不甚妥当。根据前述《明实录》的两条史料推测,“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很可能是衍圣公府收到玉轴诰命的时间,因为在之前,朝廷已赐孔弘泰诰命且给过犀牛角轴诰。《阙里志》如此记载误导了后来的研究者,相关成果大多将成化十二年当作了孔弘泰的袭封时间。

  (二)朝廷对衍圣公的袭封表达了政统对道统的依赖,以及对孔子嫡裔的褒崇与优待之意。前引诰命“有国家者,求其统绪,尊其爵号,盖所以崇德报功也”“爰行典礼,以致褒崇”“我国家尊用以安天下,故推恩其(及)子孙者,所以隆崇报之礼焉”“先圣之后人,其礼尤宜于加等”“崇德象贤之典,自祖宗列圣至于朕躬,有隆无替”“惟念朝恩之既渥,益德业之崇修”等等,其内容均表达了这层含义。

  (三)衍圣公袭封的基本程序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孔讷至孔弘绪时期,程序大致分三步:报请承袭→礼部、吏部核查宗支,上报皇帝批准→应袭子孙赴京袭爵,朝廷同时颁赐诰命。第二阶段为孔弘泰至孔胤植时期,程序大致有五步:报请承袭→礼部、吏部核查宗支,上报皇帝批准→应袭子孙赴京袭爵→衍圣公上呈谢表→朝廷颁赐诰命。

  期间在不同阶段因不同事由,其细节又多有不同。比如,隆庆四年(1571)之前,衍圣公在服制期间可以自行报请承袭,而在之后改由“抚按官代为具奏”。又如,在遇到一些诸如嗣子承袭、兄终弟及等特殊情况时,程序往往更为复杂,从孔氏族人、县、府、省到朝廷,均有可能卷入,这在前面已有详细说明,此不赘述。

  (四)终明一代,衍圣公的袭爵在诸多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衍圣公的袭爵制度,尽管有一些规定,但在诸多方面仍未形成定制,存在随机性和变通性。其主要表现为:上一任衍圣公离世后,有时当年补位,有时职位空缺长达七八年;有时守制结束再袭爵,有时先袭爵再守制;有的在守制期间就诰封,有的在守制结束才诰封,更有守制结束若干年后才诰封的。这些不确定性都给衍圣公的履职以及衍圣公府的运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具体情况如何,笔者将另文探讨。(为方便阅读,本文已略去注释和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吴佩林,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载:《孔子研究》2021年第6期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