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镇发现清代状元孙毓溎手书碑文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仲伟帅 发布时间:2020-05-23
摘要:清代山东名门望族,继诸城刘氏之后最盛莫过于济宁孙氏

 

孙毓溎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潘庄村东南部,104省道的西边,闲置的原马坡二中大院,最初原是潘氏家族的墓葬林地。潘庄村是原北洋国务总理潘馥的老家,该村潘氏皆为潘馥近支,潘氏一族,明清以来,富甲一方,名人辈出,顶戴满门,享誉济宁。在原马坡二中的大院西北部,一块竖立的墓碑,引起了作者的好奇。仔细辨识,发现这是一块文化价值不菲的珍贵刻石,碑文系出至济宁“家门之盛,北方士族,罕有其匹”的孙氏家族成员、清朝道光间状元孙毓溎之手。

  该碑青石质,宽80厘米,厚30厘米,底部淤泥淹没30余厘米,高约两米有余。碑记全文是:

  皇清歲進士潘公諱原眉號祺徵

  諡義勷先生暨德配陳孺人合

  葬之墓

  愚表弟孫毓溎頓首拜題

  孫矩留、存、凖、品 曾孫守大、世、琦、拙、乾立石。

  道光二十九年五月中澣

  通过碑文所知,墓碑的主人是一位叫潘原眉的乡贡进士。所谓“岁进士”, 当然不是真正的进士,因为他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岁进士”与殿试进士有根本区别,他们不在一个档次上。“岁进士”只是作为一个雅称,可以写在“私家性”的族谱和碑文里,却不能用于正式的文书中,即使带有“颂扬性”的普通文体,如书信、传状里也很少有用的。对于岁贡生来说,最美的称呼便莫过于“岁进士”了。这位叫潘原眉的“岁进士”,其详细信息,墓碑并没有详细的传记。经查《潘氏族谱》了解:潘原眉,岁贡生,候选训导,例授登仕郎。所谓“候选训导”,在清代后期,绝大多数的只是一种虚衔,终老无望授职。他是潘氏家族由浙江云和县迁济的第十四世,更是原任河南南阳知县、邓州知州潘守廉的堂伯曾祖,是潘馥的堂伯高祖。

  而碑刻的书者,更是家世显赫,名列清史的济宁孙状元。孙毓溎,字犀源,号梧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之才,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孙毓溎出身名门,曾祖孙扩图,官钱塘知县。祖父孙玉庭,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衔。其伯父孙善宝官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堂兄孙毓湘(毓湘长子柜、江苏候补道,次子枬、中书科中书,三子枞、直隶候补同知,四子楣、候选布政司理问)官广西浔州知府。叔父孙瑞珍道光三年(1823)进士,由翰林官至户部尚书。孙瑞珍之子孙毓汶是咸丰六年(1856)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兵部尚书之职。孙瑞珍之孙孙楫咸丰二年(1852)二甲二十名进士,官顺天府尹,孙桐、孙樟例赏举人。孙毓溎与其兄孙毓泗、孙毓汉早年父(孙仁荣)母去世,由伯父和叔叔抚养。孙毓溎自幼好学上进,深受前辈影响,倾心致力仕途。

  通过该碑落款,我们知道了该碑书写时间是道光二十九(1849)年,也就是孙毓溎皇榜折桂的第六个年头,正是孙毓溎出任云南学政的任期。孙毓溎高中状元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任云南学政,为管理云南省科考教育事务的长官,一到任他历风节,广教育,厘剔奸囊,振拔寒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与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相友好,在任上协助总督林则徐处理事务,常作诗唱和(林则徐曾受到孙氏两代人的举荐,林在济宁做河道总督时,曾多次到孙家看望他的老上司、孙毓溎的祖父孙玉庭)。当时正值云南永昌回汉两族闹纠纷,群殴事件伤了不少人,且愈演愈烈,将滇西的道路都堵塞了,林则徐奉命带兵剿办,孙毓溎向林则徐建议,汉回之间没有什么界限,出于公心,他们才佩服,文武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惟和才能解决。林则徐采纳了这个建议,纠纷很快得到了解决。咸丰元年(1851),召对称旨,孙毓溎出任江西吉安府。未及任即破格提为山西按察使,不久,转调为浙江按察使。而后,孙毓溎代理浙江布政使,在任上积劳成疾。咸丰二年(1852),他因病辞官,回归故里,闭门养病。后赴京城医治疾病,卒于京邸家中。

  孙毓溎祖孙四代在朝为官,不少家人身居要职,在乡里,家门之盛,无以相比。家族巍科显爵,堪称山左之冠 。老济宁有流传“半城财富是孙家;半城大院是孙家;半城文章是孙家;半城人才是孙家”的说法。孙氏家族在清代出了一个状元孙毓溎、一个榜眼孙毓汶、五个进士孙玉庭、孙瑞珍、孙毓溎、孙毓汶、孙楫,举人、贡生和秀才多达数十位。这些人中后来进入仕途,孙玉庭官两江总督,孙善宝官江苏巡抚,孙瑞珍官户部尚书、孙毓溎官按察使、孙毓汶官兵部尚书、孙楫官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在清朝创造了累代甲科、兄弟鼎甲、三世一品、重宴恩荣、祖孙得谥的科名佳话。四代人官居要职,相伴皇帝左右,居山东之冠。1991年山东省编著《齐鲁闻人》中所述:“清代山东名门望族,继诸城刘氏之后最盛莫过于济宁孙氏,自孙玉庭始孙氏辈辈科举起家,代代衣金腰玉,四世名列清史,家门之盛,北方士族,罕有其匹”。可见一斑。

  该碑的发现,对研究临摹清代状元孙毓溎的书法作品提供了详实的依据,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保护和管理,严防文物遭到破坏和流失。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