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始祖:早于孔子的圣人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陈晓平 发布时间:2011-01-31
摘要:

傅氏始祖——傅说 

     “傅”字在中国汉文字中具有许多含义。有说它是中华最古老的、以日影测时的计时仪器,是测量天文历法的科学活动;有说它是帝王祭祀天地用的法器,是古时专指帝王的老师,例如太傅、少傅……而作为姓氏的“傅”字,大约诞生于4200年前,是由舜的后代妫姓演化而来。

  当今,傅氏已成为中国姓氏排名第36的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51%。统计资料显示,仅明朝至今的600余年中,傅氏人口就由44万增长到614万。目前,傅氏主要集中于山东、湖南两省,大约占傅氏总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云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河北等省。

  1傅氏始祖:从奴隶到圣人

  商高宗武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国语·楚语》上载白公子张对楚灵王的谏诤说:“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于是“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

  相传,自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河南安阳)后,商朝只兴盛很短时间,国势就逐渐衰微。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时,他决心要振兴朝纲。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从小就寄养在贫苦的老百姓家里,所以懂得爱惜百姓、艰苦创业的道理。这期间,他曾结识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小伙伴,名字叫说。说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是一位旷世奇才。但他的父亲是个奴隶,说从小也随之为奴隶。武丁在佩服说的才智同时,也曾许下一个心愿,那就是让说成为一个自由人。在那个时代,想把一个奴隶提拔成为理政之人绝非易事,但武丁还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有天半夜,武丁突然大笑起来,并且不断地说着梦话。人们赶快把武丁唤醒,问他到底怎么回事。武丁睁开双眼激动地说:“我刚梦到先王成汤了,他向我推荐了一个如同伊尹(曾辅佐商汤的宰相)的人,他的名字叫说。”

  贵族们信以为真,马上派人四处寻找。结果,就在傅岩(山西平陆)找到了说(音同越)。当时说正帮助别人盖房子,他赶快洗去身上泥土,与来人到了王宫。武丁见到自己好友却假装不相识,并表示梦里所见之人就是他。马上命令给说换上宰相的衣服,从此,说就当上了商朝的宰相。

  在以后的日子里,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后裔便以发现傅说的地方为姓,形成了傅氏。近年来,大陆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认定商高宗武丁时期卜辞中的人名“甫”(即傅),就是傅说。

  傅说十分注重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重视对天文、历法德研究,运用甲骨文中对“日食”、“月食”的记载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

  文献表明,傅说是先秦时期儒、墨、道家诸学派共同认可的圣人。从年代上推算,傅说要比孔子早八百年,是被孔子赞为“见德之有报”的名相。可以说,傅说的治国方略改变了商朝持久的没落,他与商高宗武丁共同演绎了“君臣共主”、“和谐执政”的历史活剧,形成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辉煌盛世。

  虽然自古傅氏还有其它源流之说,有传源自于姬姓、姚姓和赖姓,也有传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等说法,但认为傅说是正宗傅氏始祖的占主流,这不是简单的推断,而是有史有据的。

 
傅说塑像

 傅氏宗祠

海内外傅氏后裔谒祖

海内外傅氏后裔谒祖

山西平陆傅相祠

  2迁徙东南:盛于“清河”一带

  虽然傅氏始祖发现地在山西平陆,但其得姓则在商都城殷,所以,中国傅姓最早发源地应该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小屯村。

  傅姓最早的繁衍地是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史称“北地”。《中国名人大辞典》所载:“汉晋之世,北地灵州,傅姓最盛。”这是傅姓家族史上第一个繁衍基地。

  汉代以后,傅姓已开始由“北地”大举东迁至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这时期北地傅氏形成了许多分支:迁河内温(河南温县),为河内傅氏,是西汉大司马傅嘉之族所在;迁浦江(浙江一带),为浦江傅氏,是西汉傅柔之族所在;迁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为扶风傅氏,是东汉人傅毅之族所在。盛于“清河”一带的傅氏,后来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傅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多是由“清河”播迁繁衍的。傅姓大举南迁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的迁居浙江会稽,有的迁居上虞。唐代末年,御史傅实为了避难迁居福建,是傅姓入闽始祖。

  明代时期已有闽粤傅氏移居台湾,从那时起已有傅氏后裔开始徙居海外。近些年来,海内外先后出现许多“赖罗傅”或“赖傅”等宗亲会组织。如“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旅菲版筑傅赖同宗总会”等,这些连宗组织共同尊傅说为始祖,目前已在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一大宗派。

  这里要追寻到2800多年前,周武王北叔颖,在周朝初年被封于赖国(河南息县),后世子孙则以赖为姓。公元前538年,赖国被楚所灭,一些赖姓为避免楚灵王之害,则改赖氏为罗、傅二氏。据有关专家考证,在当今古代赖国之地已找不到赖姓人家,但罗、傅两姓特别多,且无通婚事例,并有同到一处祖地祭祀的习俗。广东南海西樵等地亦有罗、傅同村,亲如手足,也有互不通婚的事实。由此可见,赖、罗、傅三姓联宗结合,历史已久。

  千年来,赖罗傅三姓祖先,为摆脱贫困落后,远渡重洋,向港、澳、台和世界各地迁徙。为了继承古代祖先同一个血统,同一家亲,同相依为命,同谋生存发展的光荣传统,成立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新加坡南洋赖氏公会,是赖罗傅三姓最早在海外成立的宗亲组织。从上世纪70年代起,赖罗傅三姓在台、港、澳地区尤其东南亚各国的联谊活动逐年升温。

  3傅姓名人:擅长丹青者众多

  傅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名人功迹,比如西汉时期汉高祖的开国功臣傅宽、平乐监傅介子,东汉时的文学家傅毅;三国魏时的哲学家傅嘏;西晋时的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傅玄之子傅咸;唐代的学者傅奕,武则天时的宰相傅游艺;宋代的律博士傅霖;明初有将领、颍国公傅友德;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医学家及书法家傅山;清代有工部尚书博继鳞,武英殿大学土兼兵部尚书傅以渐等,他们都是傅氏子孙中的显达之士。在傅氏后裔名人中,尤其擅长丹青字画者众多。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的傅山就出身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他在学术思想上,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明末之时,他思想上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傅山比较善学妙用,造诣颇深。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的山水、梅、兰、竹均很精妙,渗透本人品格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

  近现代知名画家傅抱石是中国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他出身贫寒,1921年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1933年留学于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1935年7月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职,以山水画成名。他致力于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写作,出版过《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国画源流概述》、《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等著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傅抱石的作品因拍卖价高而受到注目,一开始是苏富比在香港以18万港元卖出《湘夫人》。1984年以200万港元卖出《唐人诗意》图。1989年以340万港元卖出《九张机》。90年代傅抱石的作品更受欢迎,《湘夫人》以高价1078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现代绘画拍卖的最高价位。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中,傅抱石的力作《琵琶行》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以7008万港元成交,刷新纪录。

  4傅氏子孙:传承傅圣文化

  如今,在山西平陆东北方有座雄伟的高山,山上有“傅岩”的大字碑刻。因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故史书上称其为“傅险”。傅岩下面有涧水,被人们称之为“圣人涧”。每当这里大雪初霁,在山河映辉下,眼前一片银白,景色十分壮观,历史上有“傅岩霁雪”的美称。

  傅相祠是后人为追忆傅说而修建的,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在的傅相祠已是第四次迁址和第六次重建,两年前又重新做了翻修。

  自古这里就形成尊圣崇贤的优良风尚,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傅说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官祭大典。民间还在四月初一至初十举办庙会,商贾云集,场景红火热闹,是一年之中当地的最大盛事。如今,平陆除了保留这些历史遗存外,修建有“傅岩公园”,那是每年举行全球傅姓祭祖大会的地方。

  2005年,平陆当地政府与傅氏宗亲发起并成立了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当年成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纪念傅说诞辰3340周年纪念大会暨首届世界傅氏恳亲大会”。傅说故里各界万余人和海内外各地傅氏宗亲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是近60年来最大一次傅氏宗亲爱国爱宗的大聚会,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从那时起,傅氏宗亲先后成立了中华傅氏商会,北京、上海、泉州、贵州、山东、四川、上海、湖南、湖北、重庆、河南、天津、山西、安徽、云南、广东、广西等各地成立宗亲会,积极组织修通谱,搞联谊,建祖庙,增强了全球傅氏宗亲的凝聚力。

  2011年5月,傅说诞辰3346周年暨第六届傅圣文化节庆典活动在平陆隆重举行。这次傅圣文化节共举办了傅圣文化系列文艺产品发行、傅圣文化园景点、道路建设剪彩仪式、公祭、族祭、戏曲表演等多项活动。在与会的傅氏宗亲中,年纪最大的是来自湖南一位92岁的老先生,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admin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