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流着“孔子血脉”?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寸菲菲 发布时间:2011-03-11
摘要:

  建水县向南40公里,一个静谧偏僻的小镇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住土掌房、穿彝族传统服装、唱彝族歌跳彝族舞;更奇特的是,他们人人姓孔,且世世代代严格按孔子后裔的辈分排序。他们自称是孔子后裔,同时被人称为“彝族孔姓”。那么,这支彝族孔姓是否是“孔家血脉”?若是,为何又以少数民族的身份聚居偏远山区?建水彝族孔姓随祖先而来的身世血脉之谜,依旧等待着云开雾散的一天。

建水文庙香烟缭绕

    费解

    彝族小寨家家供奉孔氏先祖

    始建于元朝二十二年的建水文庙,仅次于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历经700年依旧保存完好,每年举行的祭孔大典无疑显露了孔家文化在建水的地位。

    就在这样一个尊孔崇儒成风的地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彝族孔姓。彝族孔姓居住在建水县官厅镇彝族聚居区偏僻的山寨里,共有300户,1000多人。这里的妇女老人都穿着彝族的传统服装,住着彝族特有的土掌房,唱彝族歌跳彝族舞,他们遵循的家谱“昭宪庆凡祥,令德维垂佑”,与孔子后裔的家谱完全相同。 

    此外,村里家家都供奉着孔姓先祖的牌位,每年开学伊始,这里的学校都要诵读孔子的经典著作。这里经济并不发达,教育水平在整个建水县也名列前茅,当地人说,这是祖辈传承尊师重教的结果。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个僻静的小村落里传承,所以邻村人都习惯地称他们为“彝族孔姓”。

    追溯

    山东孔厚为逃匪乱来此定居

    那么,彝族孔姓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选择这里繁衍生息?

    村里人介绍,在村寨附近丛林中,有能证明他们始祖来源的墓碑,墓碑记载了始祖的来龙去脉:这支孔姓彝族和明代一个名为孔厚的人有着密切联系。前建水县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沈振宇同课题组的组员一起,将这个古墓的碑文拓印下来,进行了翻译研究。他说,这个古墓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一个孔姓举人立下此碑。通过碑文《族谱明辨纪略》的记载翻译得出,这里彝族孔姓的始祖就是孔厚,孔厚祖籍山东,为南京应天府人,曾因乡试考中而被举荐到贵州普安州当官,随后由于社会动荡,孔厚逃往云南临安(今建水县),生活一段时日之后,却又碰上临安土匪动乱,孔厚只能辗转奔逃到了山势环绕、地处偏僻的官厅镇大凹子,并最终在这里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孔厚迎娶了当地彝族的孙氏,后得一子名为孔一德,孔一德随后有七个儿子,后来分成七支,从此,彝族孔姓就这样繁衍开来了。

    寻宗

    孔厚是孔子后裔缺乏证据

    既然彝族孔姓是孔厚的后代,那么是否如他们所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代呢?

    一般来说,孔子后裔的排行是严格按照族谱来定的,孔氏家族始于山东曲阜,在对照山东曲阜孔子家谱上七十一代到七十九代的排列情况发现,彝族孔姓与其他地区孔姓后裔的传承是一致的,也就表明,他们遵循的家谱“昭宪庆凡祥,令德维垂佑”与孔子后裔的家谱全然相同。

    对此,沈振宇认为,在研究中,并未发现除碑文外关于彝族孔姓的记载,而其遵循的家谱,是从哪一代开始,又是从何而来,并无记载可循。

    而孔厚与孔子同出山东,那么,孔厚会不会是孔子的后人,他身后庞大的彝族孔姓,又会不会是孔子的后裔?

    按照惯例,是否入孔氏家谱是辨认孔子后人的依据。在山东曲阜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的论坛里,孔卫东对孔厚是否出现在孔氏家谱中作出了“目前还没有发现”的回答。孔子第74代传人孔俊杰说,很多孔子的后人在修谱的时候没有被纳入孔子家谱,因此,寻宗也有例外的时候。“没有入家谱,并不代表不是孔子的后代,毕竟孔子后裔数量庞大,修谱时难免会出现疏漏。”

    家谱

    少数民族孔子后裔获准入谱

    此外,虽有孔厚同彝族通婚一说,但这支彝族孔姓的少数民族身份还是受到了外界质疑。

    延续两千五百多年的《孔子世家谱》正在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续修。据悉,在第五次续谱过程中,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发掘出来,孔子家族的变迁得到了见证和承认,少数民族孔子后裔在第五次续谱过程中获准入谱。资料显示:“孔夫子至少有14个少数民族后裔,云南开远市、宣威市、建水县、石屏县等地居住着2万多名彝族孔子后裔,还有数量不一的苗族、水族、哈尼族、景颇族孔子后裔居住在西南地区。”

    孔子的少数民族后裔得到了认可,但孔厚身份的不明确、史料记载的缺失,单凭世代继承的习俗信仰和口口相传的血脉,似乎远不能证明建水彝族孔姓就是孔子后裔。彝族孔姓随祖先而来的身世血脉之谜,依旧等待着云开雾散的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