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宋致国 发布时间:2019-12-14
摘要: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马文卿住马坡邹县所生,小九红住九曲济宁人氏,他三人在三县同把书攻。

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

  日前,陪菏泽的几位朋友至独山湖赏荷,赏毕,于湖东两城处弃船登岸,凭吊人祖伏羲女娲之庙。拜“人伦始祖”,謁“混沌初开",当然让人有无尽的兴致,然观赏完毕,其中一朋友忽提出一质疑颇让人深思:

  这里明明属微山县管辖,而“重修碑记”上,何以落款是鱼台县令刘文明呢?

  乍一听,这确乎是一疑问;鱼台县远在微山湖西,隔着大湖,该县县令怎么会跑来这里修缮伏羲庙?听了提问让我不由哑然一笑:甭说是现在的年轻人,即使上了岁数的人们,恐怕也没有几个能知道这里明、清时期曾是鱼台县管辖的。于是,我随即吟了句“十八相送”的唱词:

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

马文卿住马坡邹县所生,

小九红住九曲济宁人氏,

他三人在三县同把书攻。

……

  两城 、马坡、济宁相距虽才几十华里,却是分属三个县管辖的。看来,历史上这里吏属确实是复杂的。其实,对于此,五十多年前,那时已经初中毕业的我(那是1965年秋,两城已划归微山县),听了这个段子也曾产生过异议。

  当时唱这段子,其祖上均是鱼台人的微山县河南坠子艺人仲延和先生,听了我的异议,即旁征博引,言之确确:

  因为他的家即在 “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的两城镇簿梁村。不仅祖上口口相传为“鱼台所管”,且当即出示了明嘉靖年间的说唱话本《十八相送》。

  并一再讲离他们村不到七公里的 “马文卿”住所马坡镇,当年就实实在在归邹县——当然,无需再介绍,往北十多公里,就是如今的济宁市中区了。

  虽有异议,当时作为还是孩子的我却无条件仔细考究,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梁祝的故事,早成了“封资修”的东西,谁还再有“闲心”去研究这一民间传说的真伪?

  直到2003年中央电视台报道在如今的微山县马坡镇发现了梁祝墓的遗址,出土了重修梁祝墓碑记;至此,我才真的知道就在我们的家乡——微山湖畔,确确实实默默长眠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据报道介绍,虽然她们的墓葬,曾被流经这里的白马河淹没过多次,陈封在地下几百年,但她们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不仅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普通的百姓,亦感动了不少达官贵人。据邹县志载:明正德十一年,路经此地赴任的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就被梁祝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崔御史深感“其心皎若日星,其节凛若冰霜”,而于上任的路上毅然具本上奏朝廷,在梁家祖林中为二人重建了墓、碑和祠堂。(碑和祠堂,直到1995年,在深挖白马河河床的工程中被发现出土。现墓与碑都存放在马坡镇镇政府里,其碑高1.85米,宽0.82米。)

  中央电视台这一详细报道,就又促使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这对痴情男女的葬身之地不可;于是凑了周末的时间,携了两个文友专程赴马坡镇凭吊了这个微山湖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墓。

  赶到位于马坡镇南一华里处的梁祝墓旧址时,三五十位建筑工人正在按照专家们的设计修建着未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纪念园”。刚修复的梁祝墓座落在这块园林式墓地的东北角。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人造景观。故只远远的拍了张照,而眼光却盯上了不远处的一位牧羊老者。

  老者姓梁,应该是属于正宗梁家的后人吧,因他谈起梁祝,似乎还有些“尴尬”:

  “这里不要问,当然是他们的墓(他不愿用梁祝),哪里争也争不过去!从这里到峄山,从峄山到曲阜,哪里没有他们读书的足迹?仔细问问,上了岁数的哪个能不知道!”

  我祝贺他们:这里建好后,马上会就成为吸引人的旅游区;而老人家听了却不以为然。

  正在这时一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

  浙江、江苏、河南……谁也争不过去!稍微懂点历史的能不知道:这里可是朝廷封就的,不信,去看县志去!

  当然,我知道他所说的县志就应该是邹县县志! 转眼,干部模样的人接了电话匆匆走了,于是我又和牧羊老者谈起来。

  问起如今重修梁祝墓碑的下落,老人亦觉很无所谓:

  让“公社”的弄去了……

  对于梁祝,全国可以说是不下十多家县市在争自己为“正宗”的;他们都恨不得钻窟窿打洞也要找到其是“正宗”的依据。而百度上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条目解释更是少有的详尽。面对十几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梁祝故里”地,作为百度虽不好妄下结论,却用了应是“论断”的注释:

  “济宁马坡,正史记载最早,记载的人级别最高,资料最翔实”!

  但是,想不到作为“正宗”的梁祝故里人,特别是这位梁姓牧羊老人,却是表现得一脸不屑。为什么“朝廷封就的”,“正史记载最早,记载的人级别最高”的“正宗”“拥有”者,却会一脸不屑;而那些依据道听途说,或看了野史家冯梦龙们的意作为依据的“梁祝故里人”,却是讲得振振有词,似乎非他们为“正宗”莫属的呢?

  其实,这问题稍一深思就能找到答案:

  仔细想想:济宁、两城、马坡,是什么地方?那是华夏“正宗”的孔孟之乡啊!听牧羊老人讲,直到如今,只要是梁姓,祝姓居住的地方,祖祖辈辈都不愿让演梁祝曲艺的进村,以至至今梁姓,祝姓,都还有不通婚的习俗。试想,有这样“群众基础”的当地人,会编造一个他们羞于提及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嘛?

  当然,作为现代浪漫理想主义的文人们,是会尽笔墨之能为之讴歌这段忠贞爱情故事的。特别是对敢爱敢恨的祝英台,更是把她奉之为“ 爱神”!讴歌她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力,敢于女扮男装外出读书,且一读就是三年;只身在外攻读不说,还敢在亚圣孟子的家乡峄山,以一个女子之身与男子汉梁山伯同榻而卧三年;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宁愿化为感天动地的蝴蝶的蝶变!

  何况,这故事本身就是够感人的,况且,又紧靠着充满浪漫元素的微山湖呢;因而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湖上一种叫做“苇莺”的爱情鸟的故事。据先秦学家胡淼先生考:《诗经〈关睢〉》中描写的就是出自微山湖中的“苇喳子”鸟。说是这种鸟,雌雄对唱、歌声响亮、是一对纯朴的微山湖恋人,姑娘叫田呱,小伙名姬成的;在两家强烈反对、严酷压制下,双双私奔为奔向自由,而与狂风暴雨抗争经了拼命的“呱呱撑撑,呱呱撑撑”,最后葬身湖底,变成了一对被后世人们一直喜爱的“苇喳子”。这,岂不就是梁祝的姊妹篇?

  其实,恐怕也正是这些真真假假的凄美爱情故事,被喜欢浪漫的文人们拿去演绎成了小说,故事,然后搬上了舞台;特别是改编成最流行的黄梅戏之后,才让那些“有心者”拿去,左拐右弯,变成了他们的梁祝吧?

  然而,这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孔孟之乡,却并不被真正的梁祝后人所接纳;因为用牧羊老人的话说那是:

  这事,好说,不好听!

  然而,既然“好说,不好听”,几百年过去了,人们都不愿提及的事;为什么如今却又想起来为这对恋人重修纪念园了呢?

  想不到问起此,老人这回却笑了:

  还不是这些年轻人想一出是一出的,用他们的话说,为的是搞活经济呗!他们先是带我们老年人一块组团去旅什么游,在河南,看了人家沾不着边的都像模像样的建了“梁祝恋人园”,引得少男少女们扎堆的往那挤;我们这真真实实的“梁祝故里”为什么不行?回来之后,依着年轻人要搞一千多亩的园区呢,是我们上了年纪的觉得是糟蹋伸勺子挖饭吃的好地!其实,不是为了打那些和我们争什么“正宗”的“梁祝后人”的脸,我们才不让修呢!这不,经村民们多次商量,才将一千多亩的规划缩到了这靠路边的百十亩孬地……

  听着老人似乎不乐意的诉述,看着绘制在展示牌上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梁祝文化园”,想着建成后“梁祝读书处”“十八相送亭”……少男少女们充满美好暇想的在园内徜徉,让人不由陷入了沉思:

  其实,浙江、河南、江苏……那些自认是“梁祝子孙”的人们之所以乐此不疲的争什么“正宗”;马坡、两城的年轻人之所以敢得罪长辈,冒着冒犯祖宗的罪名,也要毁地耗资修建几百年前的传说中的一对恋人的爱情遗迹;其实,不都正是热爱华夏古老文化,向往自由、美好的激情在追求释放吗?

  作者简介:

  宋致国,73岁,山东微山人,济宁医学院退休。曾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上一篇:邹城郭里,梁祝文化的生发沃土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