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哲学与儒商文明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冯彬 发布时间:2016-04-27
摘要:

商业哲学与儒商文明

  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哲学,一个追求前景的产业也必须追求哲学。哲学涵盖一切,不仅是本体论、方法论等传统概念,哲学是价值观,是精神追求,是探索终极。

  事业发展首先需要研究市场;其次要研究市场与产品的关系,制造一流的产品;第三需要上升到文化层面,品有文采则行之久远。但说到根本,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

  事业规划要有思想,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核心价值;经营要有理念,也需要管理哲学,形成核心竞争力。

  商业哲学,即商业经营中的核心理念,形成指导原则,体现为商业风格,最终创造品牌,提升效益。

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哲学

  中国近代的商业史太短,短的无法形成自己的精神底蕴、理论支撑、伦理构架。稍纵即逝的机会和追求财富的天性,都让时不我待的中国商人们只能先干起来再说,毫无经验的他们,只能胡乱地从自己的力所能及之处寻找可运用的发展资源,从中寻找前进的启示,寻找应对自身的管理技能缺乏技巧。80年代后期,中国近代商业刚刚起步,学习胡雪岩,学习他在政商之间左右逢源;后来学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那个时候可以一招制敌;再后来,学习韦尔奇,据说他是最伟大的CEO;再后来,学习狼,学习藏獒,学习三国,学习晋商,学习解放军、西点军校……总之,流行恶补,蜻蜓点水东拼西凑式的应用西方管理理论恶补自己及职业经理人们。

  几年前,以韦尔奇为典型符号的西方管理理论席卷中国,中国的商人们疯狂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已经将西方所有管理理论和概念都追逐了一遍!最终人们发现,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更要考虑到中国商业环境的独有特征,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整体性格,蜻蜓点水式的应用西方管理理论,并不能解决自己的现实困境。于是,另一种理论出现了:在台湾学者曾仕强及信徒的鼓吹下,中国式管理的概念迅速引发了中国企业家们的关注。除了曾仕强,还有许倬云、成中英、肖知兴等人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中国市场环境的独特性,都要求我们不能单纯的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模式,而是必须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哲学。东方传统智慧依靠个人的感悟、高度抽象性、非工具理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传统智慧来管理企业。(节选自《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来源:卓越网)

商帮的意义与使命

  使命是什么?使命反映的是组织应当而且可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只有是组织能胜任而又能被环境所接纳的重大社会责任才能形成使命感。

  历史上,一个商帮的形成、兴盛等要一二百年,个别商帮能跨越朝代延续二三百年,能够形成辉煌的商业文化,有的商帮翘楚丰富发展并光大了“儒商”形象。

  然而,仅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商界风潮风起云涌,就兴起了一些冠以“新xx商帮”的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研究探讨商帮的意义、历史上商帮的兴衰史,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帮崛起的意义与使命。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乡缘)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改编自《商帮——互动百科》)

  纵观中国商帮的兴衰轨迹,我们不难看出,离开了特定的历史机遇、资源,任何商帮都不可能生息繁衍。同时,商帮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地缘关系、特定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地域文化无一不影响着、制约着、决定着商帮的兴衰演变,就像特定的土壤才能长出特定的植物一样。商帮还远未能以文化的基因为纽带聚集并协助发展,政治格局的变迁与商业通路的变化是中国商帮帅旗更换的重要原因。

  拥有悠久的商业历史、深厚的商业文化,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过千锤百炼的各地商业英豪们,不仅积累了极为雄厚的有形资产,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无形资产。然而,我们的商业伦理、商业道德,则乏善可陈。道德血液的呼唤、行业性诚信危机的出现,更凸显提高经营者素质的迫不及待。

  一些还在进行盲目发展的企业,即谈不上有什么企业文化,更没有什么商帮特色,有些民营企业当前所谓的商业文化,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元素:机会主义;只关注当下,不关心未来;赌博心态;企业领导者的威权统治;企业的系统能力差,执行能力差;模仿盛行,缺乏创新;追求大规模,越大越力不从心;企业家不切实际,盲目乐观;专注本土,目光向内,缺乏国际视野;缺乏核心竞争力……

  所以,当今天的各地商帮的英豪们豪情满怀地谈论自己及同伴们的崛起时,当某些地方政府都在为本地商帮商会大唱赞歌时,商帮的英豪们,一定不要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之机,即没有中华民族、东方文化的整体崛起,没有整个中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市场经济领域的开放,哪有现在的新商帮?哪有今天的商帮峰会?

  既有明清时期商帮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那些成功轨迹有迹可循,那么,一些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兴起的新区域商业群体的出现,是不是还会“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不是真正认识、悟透了新时代商业哲学的意义以及新兴商业群体基业长青的格局、观念、责任、使命?

商帮(企业)发展的哲学(文化)之道

  商帮发展初期,最看重“仁、义、智、信”,主要依靠人情、亲情、友情的关系,归于家族式的管理,地域、血缘限制很严,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在信息化、整个中国市场正处在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的背景下,商帮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以前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策略不明显了。新的商界精英们如何要把握住新机遇,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运作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输出战争、输出资本,现在则是输出文化、输出名牌。

  20多年前,企业老板比的是谁会经营关系,今天,比的是谁更会经营资本,社会发展到今后,企业应该比的是谁更会经营人心,谁的企业更有文化。从东亚其他儒家文化圈经济腾飞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道理: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能流传下来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当管理较少人时,我们可以靠企业老板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聪明智慧;而管理上百人,就要靠铁的制度和纪律,那么当要管理好更多的人,比如几千人、上万人时,仅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智慧,靠外在的制度一定是不够的,此时就必须靠内在的群体认同的价值理念,靠一种内在的文化认同和支撑。

  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可能枯竭,财富都可能用光或毁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当今时代,企业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产品和资本来竞争发展是极为不够的,得依靠文化,依靠文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商海弄潮,企业的知识、信息、人才、理念等文化智力要素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是核心和根本。如今的管理已经从物本管理走到了人本管理,再从人本管理逐步走到了心本管理,以人为本、以心为主的的文化管理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全新的领导方式。

  历史给了我们成就永恒商帮的特殊机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时代环境。

儒商一直是历代商界名流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的老家老人们有一句俗话:叫做“钱买身子饭买活,烟酒买得睡不着”。意思就是,工钱、吃饭,仅仅会买到个人、打工者的时间、有限的份内的工作,而在这些以外,你常常给他递一颗烟、在一起喝喝酒交交心,那他们就会感动得睡不着了,天天为你的事废寝忘食、尽心尽责、鞠躬尽瘁的。

  好多老板,悟不透这些。

  历史上,徽商晋商发展了好长时间,他们的佼佼者才会说我们一直往“儒商”这目标上奔,一般人还真不敢自诩。

  然而,今天不同了。如今,个别老板(由于能力所限,还不能叫他们“企业家”)企业发展了,有钱了,喜欢别人叫他们儒商,好像一叫上“儒商”的桂冠,就自动的高尚崇高了许多。

  他们也许还认为,称为“儒商”,就像企业做品牌、做广告、树形象。

  其实,企业要做儒商,必须坚持以德为首,以创为先,讲依法经营,讲公平正义,尊重员工的体面劳动,不断关心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一定要敬天爱民,讲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社会和谐、社会贡献,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的需要而存在。优秀的企业家追求的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超越,不光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创造财富,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但偷税漏税,而且大搞假冒伪劣,伤天害理,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管你赚了多少钱,也不管你一时获得了多高的荣誉,最终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我国的明、清时形成的商帮以地域、家族为纽带形成跨地域的集团,尽管从本地商品外销发展到运销各地商品,并掌握一些商品与行业的垄断地位,甚至最后也由商业资本发展到金融资本。但是,家族与地域观念也束缚了人们思想向更高层次与规模发展,特别是在外商侵入下,自身资金不足,缺乏相应产品,加上缺乏新的经营与战略,各商帮多走向衰落,反映了国盛则商旺,国败则商落。

  纵观今天世界强大国家的跨国公司、集团来看,无不是商与工业、金融机构、产业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多种经营,内外发展相结合。我国由于经济落后,产品不足、发展经济重点放在生产。就是那位叫“郎咸平”的先生说的,我们还处在产业链的原始及被动的、最没有利润的那端。现在更重要的应总结儒与商结合的经验,吸收国际成就,形成我国商与工、金融、科技、教育、服务业的结合,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与企业集团,让商人真正成为企业家,基业长青。

  一个区域、一个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依然是决策者的能力、眼界、胸怀、战略、责任感、使命感。能力,是随着企业发展、环境变化,自身学习进步、与时俱进、与责任担当相匹配的能力。

  商帮、商会就是搭建这样的平台,通过商帮佼佼者之间思想流和市场流形成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区域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商会间文化流和科技流,流通规模越大,流动频率越高,越能体现出儒商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大力弘扬儒商文明

  当儒商成为中国企业家追逐的时髦概念之后,我们应该为儒商正本清源。

  “儒商”就是以高度的哲学智慧指导企业经营的新型领导者。是商人成长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形式。 是真正能跟“企业家”名实相符、对等的名词。作为商人进化的最高形式,它的涵义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儒商需集修身与智慧于一身,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立德立言之**,更要有融会东西、横贯古今的智慧。二、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同时能够凝塑出属于自己的足以垂范后世的新的成功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儒商拥有的是一种超越经济的价值观,在儒商理念里,经营是手段,目的则是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理想,借以超越生命,达到永恒。

  儒商是能够把自己的成功理念用于造福于广大人群,而儒商则是在成就自我的时候向大众布施一点恩惠。儒商是成就自己,进而成就大众,实现普世意义上的超越自我。还有就是“儒商”的知识涵养的要求要更高,它不仅要懂得君子求财,取之有道。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还要比儒商在为人处世、经商管理自己事业上都要更有智慧。这就要求“儒商”需具备一定的国学涵养,对传统文化精髓有深切的认知。

  儒商作为学习型、教导型企业家,就要能够将古今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古往今来,历代伟人唯以博闻修身,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略。成就伟大企业家,只有通过修身(修齐治平、格物致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以培育人文情怀,具备广阔的胸襟,同时有横跨古今之博闻,明鉴历史得失之大德,方可成就伟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少富豪浮沉的教训证明:一个没有人文底蕴的管理者,成一时之功易,成一世之功难。领导者的能力、眼界、胸怀、战略、责任感、使命感。能力,是随着企业发展、环境变化,自身学习进步、与时俱进、与责任担当相匹配的能力, 领导者的视野、修为、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决定了事业发展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借鉴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借重东方传统智慧的伟大力量,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进行有机结合,才是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