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拯救昆曲危亡的一代儒商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段安平 发布时间:2015-07-29
摘要:

 

  在一次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演讲现场,请来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开讲之前,他突然走到舞台中央,向在座的一位普通的听众致敬,并深深鞠躬。此时,只见听众席上站起一位白发老人。我一下子呆住了!

  他是谁?为什么被施以如此庄重的礼仪?原来,他就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企业家穆藕初之子穆家修。上世纪20年代初,昆曲濒临绝境,穆藕初倾其家产,与几位著名曲友一起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所,使昆曲这样的国宝得以传承下来。穆家修跟随其子已定居深圳多年,柯军听说昆曲贵人的儿子出现在讲座现场,深表敬意,于是出现了这出人意料的一幕。

  留美“老海归”成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1909年,34岁的穆藕初远涉重洋,留学美国。20世纪初的美国科学化管理运动方兴未艾,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穆藕初去专门拜访了泰勒,当面与泰勒进行了沟通交流,他也是唯一一位直接求教过泰勒的中国人。

  1914年夏天,39岁的穆藕初学成归国,这位“老海归”不仅带回了美国的农学硕士学位,还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学知识。第二年,他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翻译成中文出版。他与哥哥穆恕再一起,创办了德大纱厂。因引入科学管理法迅速成功,穆藕初在我国实业界一举成名。从1914年开始,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穆藕初就已创办了三家纱厂、一家纱布交易所、一家银行。时人将他与张謇、聂云台、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系荣毅仁之父辈)并称为“四大棉纱大王”。他不仅成为近代中国老一代的“海归派”人士中靠知识创业的杰出代表,也是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被毛泽东誉为“新兴的商人派”代表。

1933年冬,穆藕初(中右二)与徐凌云(前左一)、爱新觉罗·傅侗(后右二)等的合影。

  抢救昆曲,在苏州组设“昆剧传习所”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最高美学成就。可是,上世纪20年代初,昆曲面临消亡的境地。1921年初,穆藕初发起成立了“昆曲保存社”,成员有穆藕初、俞粟庐、徐凌云、谢绳祖、高砚耘、王慕喆等。“保存社”主要以保存昆曲为己任,一成立就着手做三件事:

  一是留声。穆藕初出资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给昆曲界享有“江南曲圣”称誉的俞粟庐先生录制留声片,他以每张200元的价格共录制了六张半唱片(原唱片己由穆氏后人送昆曲博物馆保存)。唱片发行前,“保存社”还将俞粟庐手写了曲词,印制成《度曲一隅》册子,书封由穆先生题签,内页印俞粟庐七十五岁相片,由画家冯超然题书。

  二是育人。1921年夏,穆藕初联络上海徐凌云和苏州俞粟庐、张紫东、贝晋眉等一批著名的曲友,一起商讨举办昆剧学校之事,最后定出几条:一,学校名称为“昆剧传习所”;二、学校设在苏州,校舍由曲友设法解决;三,办学经费由穆藕初负责解决;四、采取文明办学的方针,不准打骂学生,同时提供住宿,每月放假三天;学员除了学戏外,还兼学文化和武术。传习所最后招了四十多名贫家子弟,这批学生就是后来的昆剧“传”字辈演员,也都是后来昆剧国宝级人物。“昆剧传习所”的开办,除了一批曲友个人少量捐资外,穆藕初一人投入万元,日后三年全所六十多人的全部日常开支也都是由穆一人所承担的。

  三是存本。穆藕初准备要把当时已收集到的全部昆曲曲谱用工尺谱统一格式抄出,整理出版,以留后世。由于此项工程十分浩大,持续几个月后暂停,新中国成立后,穆氏后人将所存曲谱595册全部捐赠给了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班。

  文化衰人种必弱,振兴昆曲就是振兴民族文化

  这一边是科学管理,一边是昆曲,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呀?原来,穆藕初是位超级票友,曾受过当时一流大家如吴梅、俞粟庐等人的指导。为了学好昆曲,他曾将俞振飞从苏州请到上海,到自己的公司任职,每天跟着俞拍曲一个多小时。

  但是穆藕初抢救昆曲不仅仅是一己之娱。穆藕初的国学修养甚深,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和一身武功。他要求儿子练武、女儿学唱。穆家修告诉我,他的母亲和几个大姐姐都会唱昆曲,而两个大哥哥都会点武术。

  1914年8月,穆藕初在欢送当时即将赴美留学的清华学子时讲道:“……凡文化盛者,其人种必强;文化衰者其人种必弱。未有提倡国学而国不兴者;未有自戕国学而国不亡者。” (1914年8月7日《时报》)。1922年2月7日穆藕初在一次演唱昆曲前发言:“谓音乐系国运隆替,吾国自宋词变为元曲,大盛于清初而中衰于清季,今则社会复知趋重。”(1922年2月8日《申报》)。穆藕初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他认为振兴昆曲就是振兴民族文化,这关系到“国运隆替”。正是出于这种历史责任感,他才作出了保存昆曲这样的壮举。

抗战初期穆藕初与幼子家修(右),长孙千圻(左)合影。

  穆藕初幼子:“他传承昆曲,我传承他的精神”

  1938年,国民政府再次请穆藕初出任行政院直属的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他又兼任农本局总经理。在重庆,他依然热心提倡昆曲。在1941年12月31日农本局同乐会上,他讲道:“本局一部分同人,以终年辛劳蜗居于斗室,埋首于案头,不可不有娱乐与慰安的方法以调剂生活,增加工作兴趣”。会上,他演唱了昆曲,全场掌声雷动。

  1943年9月19日,穆藕初病逝于重庆,共产党驻重庆代表董必武写了挽联:“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中,独留清白,堪作楷模。”国民政府则于其生后发布了褒奖令。

  作为穆藕初的幼子,穆家修今年也已经81岁。穆家修曾任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退休20多年来,一直把精力时间放在搜集父亲生前的资料上,先后出版了《穆藕初文集》及文集增订本、《穆藕初先生年谱》、《穆藕初年谱长编》(上下卷)等。明年将迎来穆藕初140周年诞辰,穆家修说,父亲爱国、践行的担当精神;创新、法治的社会责任感,仍都很符合当今的时代需要,所以他将毕其一生去继续追寻父亲的心路历程,为传承他的精神而不懈努力。

  ……凡文化盛者,其人种必强;文化衰者其人种必弱。未有提倡国学而国不兴者;未有自戕国学而国不亡者。

  谓音乐系国运隆替,吾国自宋词变为元曲,大盛于清初而中衰于清季,今则社会复知趋重。 ——穆藕初

  故事人物 穆藕初

  [1876~1943] 上海工商界名流,著名爱国企业家,昆剧票友,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之一。民国时期著名的棉花专家,发明七七纺棉机,翻译有《科学管理法原理》(泰勒)、《中国花纱布业指南》(克拉克)。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