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时候某一年,天下大旱。麦田焦透,人畜无饮。这时,来了一位神仙。在山顶搭起神蓬,用秫秸扎成文字和图案,又将一棵柳树一劈为二,找来两名当地青年各持一半,光胸赤足来回对击。围观的群众也按照神仙的吩咐,手举柳枝在头顶挥舞。祈雨三日,突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须臾之间,河满井溢。仙人顺着雨柱飞升而去。人们为了感谢神仙求雨的功劳,于当年丰收之后依照原样进行了模仿,并用柳木制成了便于握拿的长短两板,顶端皮绳相连,谓之“阴阳板”,有祭祀天地神灵、迎春求雨的双重含义。 阴阳板自明代万历年间兴起,至今已历经四百余年。解放后,民间艺人对阴阳板舞重新进行了改造革新,每遇佳节,人们便敲起锣鼓,手打阴阳板,走街串巷,娱乐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