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阴阳板获批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孙燕 发布时间:2012-02-23
摘要:

  孔孟之乡网消息 阴阳板是流传在济宁邹城东八里沟一带的一种祭祀求雨舞蹈,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舞者两板相击而舞,故当地人又称之为“打阴阳”。所谓“阴阳板”,其实是一长一短两块柳木板。长板为阴,长约50厘米,短板为阳,长约30厘米。两板各宽10厘米,厚约2厘米。板头配有铜铃,板尾钻孔,两板相连。舞者右手持长板,左手持短板,在锣鼓伴奏下,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位置敲打拍击,以拖步、上步、绕步、踏跳步等变化多端的舞步,循着既定图案,做出各种姿态和造型。
  阴阳板自明代万历年间兴起,至今已历经四百余年。解放后,民间艺人对阴阳板舞重新进行了改造革新,每遇佳节,人们便敲起锣鼓,手打阴阳板,走街串巷,娱乐一番。阴阳板动作憨厚大方、粗犷奔放又不乏灵活细腻,队形瞬间变换为各种图案,令人叫绝,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古拙朴实,豪放壮观,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朴素虔诚的信仰和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

阴阳板

阴阳板 

阴阳板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