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传统剧目很多,经原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挖掘记录的抄本,就有437出,传抄剧目有63出。山东梆子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对花枪》、《骂金殿》、《两狼山》、《铡美案》、《斩黄袍》、《铡赵王》、《老羊山》、《摔琴》、《墙头记》、《黄牛分家》、《伍凤岭》、《日月图》、《刀劈杨番》、《牧羊圈》、《黄鹤楼》、《王化买父》、《杨家将》、《天赐禄》、《三开铡》《刘公案》、《在陈绝粮》等等 。鲁西南的群众曾经编成顺口溜,用来介绍山东梆子过去经常上演的剧目。如:“《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江东战船《宇宙锋》,哭头跑坡《临潼山》;“是戏不是戏,先看《罗帕记》……”,还有什么“老十八本”“四大征”(《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姚刚征南》、《雷振海征东》)等等。另外现代戏《前沿人家》、《万家香》、《老王卖瓜》等,也是优秀的保留剧目。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就有当地梆了存在而且还有山东籍的梆子演员晋京演出。可见山东梆子在清初已相当盛行,至今至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山东梆子在民国年间受河南省的邀请经常同河南梆子在开封豫之声同台演出,并一起被冠之以豫剧。抗日时期,日军大举入侵鲁西南,使山东梆子遭到重创,一度停演。解放后,鲁西南地区民间纷纷重新成立山东梆子班社,使山东梆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旧日景象,但是随着豫西调的大举东进,河南梆子迅速发展,又遭遇文化大革命,山东梆子再一次遭到重创,受到严重摧残,许多著名山东梆子老艺人被迫害致死,以至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文革后,鲁西南各地复成立山东梆子剧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山东省政府在80年代后期撤消了山东省梆子剧团,随后各地山东梆子剧团纷纷被解散或者更名为豫剧团,使山东梆子再一次跌至低谷,至今奄奄一息。 山东梆子传统剧目极为丰富。据老艺人讲,汶上县大曹班经常上演的戏就有600出之多。其流行的剧目有“四大征”,即《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姚刚征南》、《雷振海征北》;还有通称的“老十八本”,即《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驹》、《全忠孝》、《江东》、《战船》、《宇宙锋》、《玉虎坠》、《百花咏》、《老边庭》、《金台将》、《富贵图》、《龙门阵》、《佛手橘》、《双玉镯》、《虎丘山》、《天赐禄》、《马龙记》等。这些戏在群众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故而民间编出一些很流行的顺口溜来,有“头冀州、二冀州,姚刚征南,对抓钩”,“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等等。剧目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多为成本大戏。其中描写反抗强暴、大忠大奸、杀富济贫、锄暴安良的剧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了鲁西南人民敢于斗争,争取自由的骠悍个性。由剧目的内容所决定,其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 山东梆子的表演程式和柳子戏等古老剧种近似,身段工架,粗犷健壮,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山东梆子的音乐,高亢激昂,慷慨悲壮,和其他梆子同具“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特点,唱腔属于板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