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起源之拙见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山东梆子网 发布时间:2017-06-20
摘要:再望南就到了济宁州,商人更多,各地人都有,所以济宁城内戏曲种类繁多,山东梆子,河南梆子,京剧等等,多了去了,所以也是为什么叫汶上梆子而不叫济宁梆子,从州城到济宁运河这一线是关键,这一线流经的汶上县,梆子戏在此往南北东西发展,所以梆子戏就叫汶上梆子呗


 

    山东梆子到底兴起于什么地方,说白了,我猜测就是在鲁西南大运河两岸这一线,绝对不是什么曹州,曹州只是山东梆子与河南梆子的临界点,两方兼而有之。而且以前东明等地区都属于河北省。很清楚的是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特别是鲁西南豫东这一带,山西人的迁入,也带来了他们的梆子戏,所以山东梆子不是经过河南传入山东的,是与河南梆子平行的关系,而曹州则是两省梆子戏的临界点。

    还有就是古时戏曲的兴盛,运河一带的繁荣,山西商帮的兴起,造就了山东梆子在大运河两岸的开花结果。有文献记载的地方日志以及其他一些史料,可以说明运河流经的州城是东平府所在地,经济异常繁荣,连马克波罗也认为是人间天堂,城内汇聚了不少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班社。往南去,到了东平寿张,也是如此,而到了汶上县的袁口,戏曲更是兴盛,运河要道,当地百姓至今流传袁口唱戏--欺天(七天),全是一色的山东梆子戏,往南经过汶上的开河(这个也不用说),再至汶上的南旺,这里是运河一线的分水岭,不管是官商还是百姓都在此驻足停留,这里也是山东梆子,不过多了个枣梆,再望南就到了济宁州,商人更多,各地人都有,所以济宁城内戏曲种类繁多,山东梆子,河南梆子,京剧等等,多了去了,所以也是为什么叫汶上梆子而不叫济宁梆子,从州城到济宁运河这一线是关键,这一线流经的汶上县,梆子戏在此往南北东西发展,所以梆子戏就叫汶上梆子呗,你可以看看地图,这一线恰恰是中心,北起莘县,南到滕县,东至曲阜,西达郓城,汶上运河这一线恰恰是中心,这里的运河是解放前的老运河不是现在的运河,你可以看这一线由东平湖边的东平府(现东平州城)到汶上靳口(现属梁山或者东平,反正是湖里),到汶上张坝口,汶上袁口(现在一部分属于汶上,一部分属于梁山),汶上开河(归属同袁口),汶上南旺,任城长沟。

    所以,如果想看历史意义上的纯正的山东梆子,那么你就要忍受卷平舌不分的痛苦,你就得多听梁山和嘉祥剧团的山东梆子,你看那郓城的山东梆子剧团的黑头小生一类的声音都发不出来,给哑烘笼似的,而梁山嘉祥的则相当漂亮,你看看人家徐叔文,叶进东。当然历史是历史,现阶段,用马克思他老人家的话说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辨证唯物主义来看现在的山东梆子。现阶段,抛开地域不谈,山东梆子演员就要区分卷平舌,与国家接轨。

    最后说为什么鲁西南有的能分清有的分不清,很简单,因为你没有看清楚我留下的山东方言中中原官话区的特点,就是大运河两岸无ZH,CH,SH,而不是整个的现在的荷泽济宁地区。简而言之,大运河两岸,也就是东平州城--汶上(包括梁山,因为解放前没有梁山县)--嘉祥---济宁--枣庄一线两侧,巨野和郓城明显远离这一条线。
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鲁西南就是指的梁山,东平,嘉祥,郓城,汶上,巨野,金乡,成武,宁阳,兖州,曲阜,阳谷这一带,其他地方要么河南化,要么苏北化,要么皖北化,要么河北化,要么鲁中化,要么鲁南化,都处于鲁西南的边缘区域。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