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临终遗言?——伪作无疑!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18
摘要:编造孔子“临终遗言”是怎样的丧心病狂?

孔子临终遗言是伪作

网上出现一篇惊世骇俗奇文,唤作《孔子临终遗言新发现惊动世界》。经分析,所谓“孔子临终遗言”(下称“遗言”),伪作无疑!列几条愚见,大家批评:

一)“遗言”中频频出现骈俪文句式。骈俪文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文体。孔子辞世距曹丕建魏七百年,而“遗言”于夫子弥留之际能脱口而出,对仗工整而音律铿锵,丝缕不乱,愚喟叹曰:俺的圣人也!

二)这个“牛王堆”谁听说过?在哪里?求教!可是“马王堆”的姊妹堆?

三)至于“遗言”主旨,慕威权,鄙文化,悔大道,用阴谋,驭愚民,悭百姓,焉有孔夫子气派?直如夫子临终而魔怪附体,无非是对于孔夫子终生追求的反动、泼污。只需稍翻《论语》,俯拾皆是与“遗言”完全相反的思想,譬如:

“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遗言”中语)——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第六·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述而第六·15》)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遗言”中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第五·16》)

不多例举了,免得看官不耐烦。

四)所谓“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不可能出于孔夫子之口。试问,孔夫子之前有书生么?何来所谓“旷古书生”?显见写作“遗言”之时中国有书生已久,是后来千百年口气。

再说一遍俺从前说过的老话:孔夫子在人类史上率先打破贵族世袭阶级垄断教育的状态,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无分种族、氏族,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而广收门徒,有志者都可以到他门下受业释惑,终使文明化育华夏,从此也才有了读书人、书生,并逐渐使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所接受和传续,甚至惠及东亚乃至世界。

五)“书生”一词,古时多指儒生,学生,谁见孔夫子用过。粗做检索,可见的最早出处为《东观汉记.赵孝传》:“(孝)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

注意《东观汉记》最初编修于东汉明帝(西元57-75年在位),是否有更早使用“书生”一词的?今寄望于高士能将其出现时间前推至孔夫子时代,甚至直出孔夫子之口方好。

至于以“儒”代指孔子学说,也在孔夫子身后吧,不赘言。

(2011-7-28)

孔子临终遗言——伪作无疑

原始博文

下面是‘孔子临终遗言’的原文(附件1)及白话文的参考译文(附件2)。

附件1:孔子临终遗言(文言文版)

《子寿终录》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俱视土、众为私。私者唯惧失也。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言毕,子逝。

附件2:孔子临终遗言(白话文版)

孔子临终前,叫他的弟子们都跪在了他的床旁边。孔子虽然说话声音小且慢,但精神却很好。并开始嘱咐弟子们:

我多年来游说各国的君王,但最终也没有看到秩序恢复,舆论一律的局面。我这一辈子,没吃啥好的,没穿啥好的,乘的车也很不像样。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拥有军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君,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虫子一样微不足道。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给国王当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还得看主子的脸色。再能说会道的舌头能和军人的利剑比试吗?太愚蠢了。自古以来很少见到有书生当君王的,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掌握军队。智慧都消耗在了写文章上。即使有个别实践者,也不过是给掌握兵权的人打下手,或者给那些想图谋篡位的人当谋士。这样怎么能号令天下呢?

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概括地说,实践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读书读得好可以当官,但终究也不过是个奴才;谋划精道经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书本而不怀疑书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聪明的人在夺取天下时,会声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老百姓,所以追随者就很多。等他的事业成功了,原先许的诺言就不见影了。但他会换个说法,让老百姓拥戴他为王,而老百姓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人们都对周武王赞誉有加,对殷纣王却大肆声讨。实际上他们是一路货色。他们都把国土和百姓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拥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财产。大多数国王往往干什么都没有节制,想咋胡来就咋胡来,只要你们投其所好,伺候国王其实就和哄小孩一样容易。明白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会把国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如果不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个糊涂蛋,那就有机可乘了,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夺取他的王位。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老百姓的欲望多了,国王给了老百姓好处,他们也不领情。你给饥饿的人一点吃的,他就会赞誉你仁慈,你把轻的礼物送给大户人家,连他家的佣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难道不是个鱼饵吗?把老百姓赚钱的路都堵死,而他们想要什么只能从国王那里得到,老百姓才会称颂国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而那些制订礼的人却有不少蹲了大狱,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礼虽然摸不见,但却是锐利的武器,胜过千万勇敢的军人。

所谓乐,就是歌颂国王的文章。舆论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国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如果让老百姓想说啥就说啥,那些煽动群众的人就会得利。不要让老百姓胡说八道,那些犯上做乱的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不明智的国王,只知道刀枪可以镇住百姓,却不知道言论也可以把大堤毁了。所以,他们的国家都完蛋了。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绝不会胡说,如果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必会走上阳关大道。一定记住我说的话。

说完这些话后,孔子去世。

 

孔子临终遗言——伪作无疑

 

网友评论截图

相关阅读:

编造孔子“临终遗言”是怎样的丧心病狂?

航亿苇

有人编造出《孔子临终遗言》(《子寿终录》),里面有这样一些话语:

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

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原以为编造者是专门用此来黑孔子的,但却是一些孔门子弟为之张目。有人甚至曾为此激动得不能自禁,声称为最伟大的考古大发现,当投入巨资加以研究,弘扬儒家思想。——可是,这些真是儒家思想,那么,那些痛批孔子的言论也就有真正的理据了。

《孔子临终遗言》(《子寿终录》)声称来自马王堆(最开始是“牛王堆”)考古发掘大发现。一批春秋时代竹简出土,共168片,包裹在一做工考究的猪皮囊内,囊外涂有约一寸厚的保护层(疑为猪油与其它物质之化合物),使竹简与空气隔绝。猪皮囊内的竹简又被分成21捆(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袋内。包装风格很像现在中秋节的高档月饼盒。经考古学家仔细清理,辨认,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丘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可网上公布的图片,竟然是纸质的。这首先就露馅了。拜托,既然造假,说好的竹简怎么可以随便改为纸张呢?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那会儿用绸缎、猪皮写字有可能,但用纸张完全不可能。蔡伦造纸,已到东汉时期了。

更不可能的是行书体。行书体开始于南北、两晋时期。西汉时,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因此,西汉初年,完全不可能有行书体。

再看《孔子临终遗言》(《子寿终录》)文体,大量使用骈俪文(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长短句。而骈俪文是三国、南北朝才出现并流行起来的文体,长短句到隋唐之后才流行。伪作中的“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等句,与春秋战国时的文风完全不一致。

“绣袍”、“仕途”、“足下蛆”、“爽”、“书生”“魂灵”、“冥府”、“切切”等语词,根本不是孔子时代的词泄,甚至有些是近百年来才流行的词语。这证明伪者制造者,古文功底也太水了点。

而“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则完全是法家思想,与孔子格格不入。孔子一直主张的是仁政、礼教,与法家的愚民主张完全不是一回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一贯的主张是统治者以身作则,实行仁政,人与人之间通过礼来相互尊重,未开化之人就要教给他们礼仪廉耻。他主张是给民众丰衣足食,而不是穷民、劳民。

《孔子临终遗言》(《子寿终录》)这部伪作,老航查了下,在网上最早出现于2010年,当年就有人揭露其不实。问题在于六七中,不断有人翻出来,又是声称一次重大考古大发现。有人为此伪作大赞孔子,有人为此大骂孔子。这就值得玩味。在下多次说过,你要拿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篇文章说事,首先得了解之,甄别之,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那就成为毫无意义的扯蛋了。

你说要去打老虎,在路边看见一只纸做的老虎,那就模仿武松的架势与老虎“搏斗”,那算什么事啊?唐·吉诃德幻想要当一个骑士,去游走天下“行侠仗义”,结果就是旅途中将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干尽了无意义的傻事,活脱脱一个患有妄想症的神经病。对《孔子临终遗言》(《子寿终录》)不辨真伪的人等,与那个唐·吉诃德又有什么差别?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为何有人挖空心事编造这种东西呢?编造吧,你有点水平也成,可实际情况却是古文功底不深,历史知识不充分,搞出过不伦不类的假货来。也许,编造者是有意露破绽,作弄下如今的国学派;也许,编造者是当真的,并且痛恨孔子,有意拿孔子开涮。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样做并不好玩,真让老航感到有些恶心。只因为编造与作伪,已经对我们的社会严重毒化了。没有真实,便没有一切。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