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由于收藏家自身专业知识有限、人才配备不到位,一些民办博物馆的馆藏真品赝品混杂,严重影响了办馆质量。此外,由于技术欠缺,很多民办博物馆里的“宝贝”无法得到专业保管和技术修复,更有甚者,一些文物还遭受了人为损害。 “一才难求”也导致了民办博物馆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西安市的民办博物馆中,像曲江艺术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管理的,基本都能按照行业规范良性发展,而缺失专业技术指导的民办博物馆,很多还停留在“展览馆”“古玩店”等原始形态,博物馆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健全法人治理,吸引社会力量,完善产业链 针对困境,业内人士形成共识:民办博物馆要想可持续发展,不能光靠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还需从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强化藏品认证管理、加大人才培养输送力度等多方面着手。 目前,西安市民办博物馆的举办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由企业出资,二是由知名企业家个人出资,三是由收藏爱好者个人筹资。表面上看,前两者资金来源相对可靠,运行情况尚好,但长远来讲,这3种方式都很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低,后续生存堪忧。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认为,可以尽快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增强博物馆的公共属性以及管理的透明程度,充分发挥其公共职能。“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是一个共同参与、相互监督、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分工负责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博物馆运营机制的稳定。” 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前提下,欧美发达国家私立博物馆通常采取“财政资助+基金运作+法人自筹”的模式,来保证博物馆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民办博物馆的举办、运行和发展,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也不光是文博界的事,而要想方设法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民办博物馆的各项决策和建设中。”在周天游看来,必须打破“国有”“民办”观念限制,在不改变博物馆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构建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博物馆自筹、专项基金运作相结合的多种供养模式,稳定民办博物馆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认为,完善良性循环的文博产业链,来实现民办博物馆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双赢”。她建议,国内的民办博物馆要主动挖掘、整合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实现“以文促商,以商养文”的目标,从而更快更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