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2022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3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各级领导、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外国友人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儒学专家代表、孔氏后裔、华人华侨代表、港澳台同胞、新时代楷模人物、孔子故里社会各界代表等齐聚东方圣城,拜谒先师孔子。 ![]() 慎终追远,六项仪程全面增强沉浸感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通过启动、开城、开庙、启户、公祭仪式、礼送六项仪程,充分彰显了对先师孔子的尊崇与礼敬。 上午9时整,在恢弘的音乐声中,来宾在礼生引领下,沿古柏苍苍的神道路行至万仞宫墙前欣赏大型礼乐表演《和合大同》并参加开城仪式。随后依次经过瓮城、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来到圣时门前参加开庙仪式。
仪式后,队伍继续在礼生引领下,经圣时门、璧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行至大成门前参加启户仪式。 随后,在大成殿院内,来宾于杏坛前就位参加公祭仪式。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继业主持祭孔大典,佾舞生乐舞告祭,来宾敬献花篮。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恭读祭文。 随后,全体来宾行三鞠躬礼,大典礼成。在朗朗读书声中,当代青年学子礼送参祭嘉宾。 ![]() 守正创新,厚重文化中彰显时代表达新设立的竹简墙写满《论语》经典,身着春秋样式服装的礼生揖礼迎宾、新创作的《八音回响》让人心向往之。古老的东方圣城,用一次“礼”贯穿全程、“乐”贯穿全线的公祭孔子大典,迎来四海宾朋。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超越时空,见证了中华文脉的千年赓续。为此,大典筹备过程中邀请众多儒学专家作为学术顾问,邀请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鲍鹏山撰写祭文,并邀请央视频团队组成联合导演组,深挖“礼乐文化”内涵,全面创新环境氛围、视觉系统、服装设计、音乐编排,带给参祭嘉宾更强的仪式感、参与感。
作为今年大典的重头戏,开城仪式前的乐舞表演《和合大同》,歌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均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而巨型LED屏、合唱、现代交响的应用,则让儒家思想的精髓随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深入人心。音乐《八音回响》使用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古代乐器,充分展现了古典音韵之美。礼成后,孔庙现场以及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同步响起的朗朗读书声,更是象征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总导演陈为丹告诉记者,“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这是导演团队秉承的创作原则,既要遵循古制,又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高度统一。 “今年大典策划的定位就是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公祭活动的文化价值,更多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体现我们当代人对儒家文化传承的职责与坚守。”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总策划周长征介绍。 ![]() 绵延2000余年的祭孔活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国之大典”,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和时代价值。
为了持续推动儒家文化走向世界,今年大典继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联合海内外孔庙、文庙、儒学机构共同参与,同步推出2022全球“云祭孔”活动。期间,首次召开元宇宙新闻发布会,首次推出“沿着黄河看文庙”主题直播连线栏目,升级上线全球“云祭孔”网上祭孔平台,并在新媒体平台开展“我心中的孔子”系列短视频征集活动,开展“儒学经典云诵读”活动等,让亿万中华儿女云祭先师孔子,赋予祭孔大典更多科技元素和时代特征。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祭文 维公元二〇二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岁在壬寅,时属仲秋,值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3年,华夏儿女、四海宾朋,敬拜于曲阜阙里孔子庙大成殿前,秉至诚敬仰之心,谨备蔬果鲜花,献以礼乐佾舞,敬告夫子及诸圣哲、贤儒之灵。其辞曰: 宇宙洪荒,华夏泱泱;盘古开天,爰及三皇。 五帝肇基,夏禹更张;文武周公,缵绪商汤。 甲骨钟鼎,文明之光;诗书礼乐,王道荡荡。 平王东迁,周室苍惶;明王不作,诸侯恣狂。 攻伐失序,伦理无章;礼坏乐崩,斯文将亡。 圣王之道,何堪其殇;三代之统,栖栖遑遑。 东鲁有人,出类拔萃;天生仲尼,长夜清光。 志学不惑,知命从心;存亡继绝,六经阐扬。 礼别乐和,宽裕温良;春秋继诗,窃议朝堂。 布衣定制,天下咸往;诸侯卿相,平治垂裳。 夫子大成,万世慕仰;教化人伦,于斯立方。 诗书不传,庠序废坠;杏坛设帐,学以大昌。 修齐治平,立心立命;君子之儒,宽厚自强。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从容中道,内圣外王。 有教无类,万仞门墙;延及后世,文脉绵长。 大哉孔子,道冠古今;伟哉圣人,德业发皇。 郁郁文哉,礼乐华章;护佑华夏,瓜瓞无疆。 迨及当代,其命维新;允富允教,乃隆乃彰。 汇通中西,百虑同归;远来近悦,迭用柔刚。 天下一家,四海咸辉;命运与共,协和万邦! 伏惟尚飨! (撰文: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