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曲阜举办,将有来自国内外的240名专家学者参会。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简称“尼山论坛”),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学术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尼山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对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兼论坛秘书长王红勇介绍说,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定于2018年9月26至28日在中国曲阜举办。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尼山论坛理事会和济宁市人民政府承办。论坛专门组建学术委员会,负责论坛的主题策划、内容设计、研究报告等工作。为确保论坛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山东省专门设立了尼山论坛工作协调小组,在省委领导下具体指导开展论坛工作。
第五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一主题,设有“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探索、责任与担当:迎接人类文明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3个分论题。
目前,已经确认出席第五届尼山论坛的专家学者240人。其中主论坛专家学者131人,包括大陆专家学者69人、境外专家学者62人;女性分论坛68人,其中国外专家学者28人、国内专家学者40人;“一带一路”城市市长对话41人,其中国外嘉宾21人、国内有关人士20人。
同时,论坛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有关领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邀请了尼山论坛理事会成员、社会知名人士,省内外有关媒体负责人、记者。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代表,济宁市(曲阜市、泗水县)有关部门单位代表等都将参加论坛活动。
论坛期间,除开闭幕式外,还将分别举行3场高端对话 、4场主题演讲、2个专题论坛和24场次分组对话。
王红勇说,自2010年第一届尼山论坛举办至今,论坛从试办探索逐步走向成熟,已经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文明对话平台,具备了持续办好的基础和条件。本届论坛着眼机制化建设,有效整合山东文化资源,将论坛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统筹谋划。同时,尼山论坛作为我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重在突出思想文化特色,将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集聚、挖掘独特的儒家文化,致力构建儒学研究传播新高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儒学在东亚乃至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展现应有的担当与作为。
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下一步还将加快筹建孔子大学、组建中国儒学院的步伐,更好地推动儒学教育研究传播资源的有效整合。
海内外230名学者参加,提交论文130多篇
本届尼山论坛共有230名学者报名参加,提交论文130多篇。海内外学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一一“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畅所欲言,观点精彩纷呈。论文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围绕着“责任与担当:迎接人类文明新时代”的分论题,学者们普遍主张要反思自卑心态,重新认识儒学和中华文明,挺立起“自信”,来迎接一个多元的未来。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在《中西文化之争》一文中认为,近代以来的文化论争夸大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与现代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前现代文化所包含的普遍性因素,也忽视了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因而在对文化的认识上是片面的,其态度和做法有过于激进之嫌。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也在《中华文明的格局与气象》一文中主张,我们理应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
围绕着“文化遗产保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论题,海内外的学者们基于各自的文化背景,普遍主张加强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在《儒学与人类文明共同体》中主张,“人类文明共同体” 的建构,需要人类视野和共同创造,文明创造需要文明对话,在这种文明创造中,儒学可以贡献其经过自我损益的“仁”、“义”、“礼”等价值观。 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思想家之一——小约翰·柯布教授认为,基于中华文化的因素,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国应当跨过西方工业文明的误区,直接进入生态文明。巴黎国际佛教研究所总监释法宝则在《Humanistic Buddhism for Greater Human Development》一文中表达了佛教徒的期望。
对于“‘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探索”这一分论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专家也各呈已见。蒙古国立大学教授其米德策耶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的论文。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郝清新教授亦认为,“一带一路” 将促使欧亚大陆的各种文化加强交流。
除了三个分论题,不少还基于着各自的专业,对儒家义理、政治选举、性别平等、生态保护、人文教育、美德伦理学、孔子学院、圣经文本、文化竞争、文学翻译、越南儒学、日本江户儒学史、国际关系等等诸多涉及文明交流里面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议题呈现了自己的思考,大大增加了本届论坛的广度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