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谋划未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了全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动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就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其指导思想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四个讲清楚”,深刻挖掘阐发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要任务,坚持扬弃传承延续文脉、与时俱进开拓未来,坚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倡树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大力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儒家文化精神,建成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为汇聚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基本原则,概括而言有五个方面: 坚持传承创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挖掘阐发和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责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实施系列挖掘阐发工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完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施书香社会建设、争做友好使者等系列行动计划,建设国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引领风尚。始终把推进孔孟故里成为首善之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弘扬儒家思想道德精髓融入现实生活,与“四德工程”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与探索德治法治协同推进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充分发挥树立时代新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引领作用。 坚持系统保护。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遵循依法保护和科学修复原则,加强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提高科技创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的支撑能力,实施系列保护工程,保障文物安全,构筑良好生态环境,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坚持开放包容。始终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高水平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等交流平台,推动儒学研究交流互鉴。因地制宜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本土化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融合发展。始终把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坚持用文化提升产业层次,放大文化的倍增效应。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以文化发展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供给、壮大新业态,使“孔孟故里”成为全球知名的整体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引领转型发展的能力。 那么,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又是什么呢?围绕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综合优势,结合文化强国建设和国家记忆工程实施等方面的战略要求,《规划》科学确定了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建设儒家文化挖掘阐发基地。以“四个讲清楚”为引领,清理儒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程,对其思想精华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家、社会、个人和世界四个层面,深入挖掘阐释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延续发展与国家民族和合一体、社会治理和科技进步、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锤炼提供的丰厚滋养,儒家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的独特贡献,打造一批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体验和理解的载体。 建设全国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充分发挥儒风浩荡、民风淳朴的优势,以“使孔孟故里成为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儒学让百姓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实施弘扬儒家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文明规范对接工程,构筑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读圣贤之书、行圣贤之事、扬圣贤之德活动,加快完善推广“儒学治乡”新模式,加强礼乐教化功能,率先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打造道德高地、礼仪之邦、书香社会、友好家园,建设德治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治理示范区。 建设国家记忆工程先行区。充分发挥拥有史前文化完整序列和脉络清晰文化谱系的优势,加强文化遗产及大遗址保护,做好古建筑、古遗址的文物本体维修,实施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和科学修复工程;加强文物资源系统梳理、典籍文献搜集整理编纂保护,建设儒家文化资源数据库;扩大文物资源对公众的开放度,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建设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在实施国家记忆工程进程中走在前列。 建设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渗透和支撑作用,系统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强化文化品牌载体功能,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基地建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打造享誉国内外、彰显儒家文化永恒魅力的旅游休闲圣地、教育培训基地、健康养生福地和文化创意高地。 建设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儒家思想发源地、儒学科教人才富集的突出优势,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为目标,整合集成国内外儒家文化科教资源,着力加强儒学文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儒学大家”、“尼山学者”等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聚集一批世界一流的儒学研究创新领军人才,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形成一批继往开来的研究成果,保持在儒家文化圈的主动权,提升儒学传承创新的国际话语权。 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以打响世界文明对话的中国品牌为引领,依托世界儒学大会、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中华母亲文化节、孔子学院总部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孟子研究院、儒家文化研修区等高端平台,坚持政府合作与民间交流并举,着力打造儒家思想国际交流中心、儒家文化世界培训与体验中心和儒家文明全球推广传播中心。 作为发展目标,到2020年,示范区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将取得积极进展,挖掘阐发、保护弘扬、传承创新的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软硬件环境建设走在前列,基本建成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高地。到2030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文化推动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和世界东方精神家园,构筑起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播体系,在世界儒学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