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2年,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部门和兄弟县市区的指导帮助下,济宁北湖新区牢牢把握“三个提高、三个高于”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27.8%;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30.4%。 过去的一年,北湖新区以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推进工程进度、狠抓工程质量和严格建设程序结合起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持续实施重点项目攻坚,严格项目监管,精心组织施工。截止目前,已建成项目32个,在建项目41个,储备项目11个,完成投资170亿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七纵七横路网框架基本完成,共修建道路11条,总长45公里,总投资9.8亿元;全长25公里的综合管沟同时竣工。生态品质日益彰显。22平方公里的北湖主景区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去年共实施了14项工程,初步形成亲水、亲绿的生态游园格局;高标准实施了8条道路景观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10万平米,完成投资约3.7亿元。公益项目加速推进。省运会综合指挥中心主楼已进入装修阶段,附楼工程桩基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筏板混凝土浇筑;省运会三大场馆已施工至地上三层;省运会媒体中心工程已完成地下、地上13层施工;市奥体中心、高压走廊已经竣工;防洪排涝雨水泵站工程目前完成投资4000万元。民生工作成效显著。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高度关注民生,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城开发带来的实惠。目前已开工建设高层回迁居民楼98栋、146万㎡,完成投资10.41亿元,其中89栋楼主体已封顶;北湖小学教学楼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北湖中学已经投入使用,济宁一中新校区项目已完成6栋教学楼、2栋实验楼建设; 完善失地农(渔)民生活保障体系,推行阳光低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9%,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6%; 成立了北湖物业公司,协调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医学院等单位安排当地农民就业1000余人;高度重视解决拆迁中出现的问题,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为新区建设提供了稳定和谐的环境。
济宁北湖一场三馆
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新区高效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全力攻坚项目建设。一是主攻省运会项目。确保省运会综合指挥中心今年7月1日前竣工投入使用; 力争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今年9月底前全面竣工;力争省运会媒体中心和运动员村等配套服务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二是狠抓生态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北湖湾公园景观绿化、新运河景观绿化等工程,确保今年6月底竣工,继续实施北湖湿地三期工程,力争年内完工; 进一步完善北湖新区道路绿化提升等工程,确保年内竣工,努力实现“绿色”崛起。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公主路南延、城市公用管道等续建工程以及渔皇路西段等9条(座)道路桥梁新建工程。四是提速民生建设项目。加快三大回迁片区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确保今年上半年回迁入住;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建设济宁一中、北湖中学、北湖小学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分院等设施,不断满足各个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高水平建设天地北湖湾、鹿港小镇等11个续建住宅区开发项目建设。 二、坚持把产业布局作为新区高效跨越发展的持续动力,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围绕实现北湖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立足北湖自身实际,努力做大做强北湖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加快北湖景区建设,搞好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对接,大力推进景区游乐园工程,力争今年年底前主体完工。积极对接国内大型景区管理公司,尽快实现景区管理市场化。做好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生态湿地工作,力争今年申报成功。启动建设中央商务区、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北湖城市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立体停车场、美食街、酒吧街、书画街等重点配套设施项目,集中引进、集约规划、集群发展,瞄准大型企业总部和金融、保险等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同时,利用便捷的“公铁水空”交通网络,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发展房地产业、中介服务、评估研发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坚持把一流城市建设作为新区高效跨越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在充分借鉴外省市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高位规划、一步到位”的原则,启动实施建设北湖公安交通综合执法应急中心工程,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公安、交通、城管执法等要素全部涵盖,实现城市管理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要求,大力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确保新城管理软硬件水平的双提升;积极做好科学合理设置社区,规范开展“村改居”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管理责任体系,设置新型社区党委和直接管理服务社区、社区服务村居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积极解决失地农民(渔民)就业等问题,探索推行被征地农民(渔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渔民)从渔耕生产方式向第三产业转变,把所有失地农民(渔民)转型为城市居民,重点从事三产服务业。探索教育、卫生工作新办法,建立失地农民(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城乡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 四、坚持把融资工作作为新区高效跨越发展的突破方向,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积极探索“项目捆绑土地,捆绑可运营资产”融资方式,搭建多元化投资平台,通过BT、BOT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新区开发建设,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力争今年完成融资20亿元。与市城建投资公司合作,做好东北片区、西南片区重点工程发债工作,力争今年发债融资22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在去年争取2800万元专项资金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今年中央、省有关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五、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新区高效跨越发展的工作保障,大力推动作风转变。我们将继续倡树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理念,坚持在干中锤炼作风,在干中锻炼队伍,在干中考验干部,努力营造破难攻坚的良好氛围。推进日常性管理创新,制定出台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确保考出实绩,考出干劲,考出务实苦干的作风。强化责任意识,严把工程质量关口,开展工程质量和项目程序全面整顿活动,严禁施工队伍违规分包转包、挂靠资质、以次充好。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规范项目运作,继续发挥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办公室职能,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竞争性谈判、项目评审、工程检查等制度规定,对公共资源招投标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行为,在提速推进重点工作的同时,确保清正廉洁、风正气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