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君:我在海外孔子学院的执教生活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本网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1-05-27
摘要:

  2月17日凌晨,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青年教师郭丽君飞抵亚美尼亚,开始了她海外孔子学院为期一年的执教生涯。3月23日记者通过网络方式联系到这位山西籍80后中国文化传播者,她向记者讲述了这一个月以来的执教生活。

  “中国文化在这里很有影响力,当地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以及学习汉语的热情,很让人吃惊。”郭丽君这样告诉记者。

   在当地,成龙、李连杰的电影销量一直不错,很多当地人都是成龙、李连杰迷,这让郭丽君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当地学生演唱《茉莉花》

  2月17日凌晨,郭丽君一行刚下飞机,就不断有人上前询问:“是不是孔子学院的人?”原来,在这之前,亚美尼亚的主要媒体频繁传播着中国要来开办孔子学院的喜讯。所以,包括机场工作人员在内的当地人,见到中国人就会上前这样问询。

   2月26日,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挂牌,亚美尼亚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国家级领导人亲临会场。山西大学外事处处长于国栋回忆道,“当天有300多人出席揭牌仪式,非常隆重。”晚会是在当地的大礼堂举行,亚美尼亚学生和中国留学生共同表演了武术、《乌鸦喝水》的故事等节目,当亚美尼亚学生演唱《茉莉花》、《老鼠爱大米》等歌曲时,郭丽君和很多中国同行都感动得流泪了。“他们用并不熟练的汉语演唱中国歌曲,可见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负责,不能让他们失望。”郭丽君说。
 郭丽君还记得,山西大学同事返国时,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送给山西大学一副油画,画作上是美丽的阿拉拉特山。山西大学回赠了代表喜庆祥和的红灯笼。

  开办不到一个月就“扩招”

  当地人对汉语的热情让郭丽君感到吃惊。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郭丽君不时地提到这一点。

   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位于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市,是亚美尼亚最好的语言大学,当地语言学家布留索夫的石像是这个学校的标志,郭丽君工作的孔子学院就办在这所大学。郭丽君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从2月下旬开始授课以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开了三个班,每个班8到10人,两个成人班和一个儿童班。这里都是小班,便于师生交流,大家在一起上课也很随意,当地学生也不喜欢拘束的讲课方式。“郭丽君说。课程主要讲授汉语基本的字、词、句,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穿插一些中国文化的介绍。

  目前,第四个班正在招生阶段。郭丽君说,“这次招生消息一经发布,就不断有学生前来咨询报名。”现在整个孔子学院就只有四个工作人员,除了郭丽君,还有一个美方校长,一个中方校长和一个秘书。由于人少事杂,还要开办各种文化讲座,讲座是面向社会公开讲授,至少一个星期会举办一次,内容很杂,中国功夫、二胡、书法都是当地人喜欢的东西。郭丽君一边负责招生,一边授课,还要处理学院的各种杂事,“虽然每天工作很繁忙,可看着我们学院逐渐壮大,心里特高兴。”

  用《奋斗》台词激发学生

  2008年11月,郭丽君到国家汉办参加面试,一周后学校通知她被录取了。“学校考虑到我有出国经历,不但有三年教龄,而且上课方式非常活跃。”郭丽君评价自己不是那种一板一眼上课的老师,上课不会严格遵循教案。“其实,在这里工作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关键是要会调动气氛,整个上课的过程,每一句话都要设置情节,让他们表演出来。”郭丽君说。

   上课的时候,郭丽君喜欢用很多的例子,讲解词汇和句子,尤其是那种身边的例子,“这些东西可以随时用到我们的语言里,教学生活学活用,要求他们每天把这周学到的生词用到生活中,拼命练习。”郭丽君常会引用一些电视剧里的台词,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奋斗》和《士兵突击》里的经典台词都是我常用的。”

  来到亚美尼亚开课才两周,课堂上还是在教最基本的生活用语,所以没有到能用得上电影台词的时候。课堂上,游戏,活动、编对话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先是教生词,然后教句子,一句一句教给他们,都是生活中用的上的词语,“他们不喜欢用不着的东西,所以必须教那种很新鲜、很生活化的,他们马上可以用到。”

  “他们学中文的天分很高”

  在郭丽君眼中,亚美尼亚是个很特殊的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国外居住,由于本国并没有支柱产业经济,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到国外务工,当地人对于学习外语热情也就很高,尤其是汉语。“他们学习语言的天分很高,一节课下来掌握十句话不成问题。”

  现在学生见了郭丽君都用汉语打招呼,见面就说:“你好,最近好吗?”其中最小的学生只有12岁,而且学生都非常活跃,“我教到唱歌,会问学生,亚美尼亚传统歌曲是什么旋律,马上有学生站起来给我唱一首。”郭丽君发现,这些学生个个爱说话,如果让他们安安静静上十分钟课,他们就会听不进去,“所以,练习和互动就特别重要,这一点就不像中国学生。”

  郭丽君说,“但他们不擅长写汉字,觉得每一个字都不一样,以为像英语一样掌握了26个字母,就可以写出来了。”学生们总是提问,掌握多少个汉字就可以读报纸,当得知至少需要三四千字,他们就觉得很多。“但学生却很喜欢写汉字,一听这节课是练字,他们就很高兴,写出汉字很有成就感。”

  当地不少成龙、李连杰迷

  令郭丽君感到惊讶的是,当地人不少成龙、李连杰迷,来报名学汉语的时候,很多人就是想看懂成龙的电影。“我都晕死了,学生看的功夫电影比我都全,甚至连一个学生的奶奶都是成龙迷,有的孩子学汉语就是为了看中国的功夫片,软文化的影响力还真是大。”郭丽君感到自己现在急需恶补功夫电影,打算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汉语后,用功夫电影中的台词和他们交流。

    “北京奥运会之后,更多的学生有了去中国看看的愿望。”郭丽君说。当地人认为,中国很快就会变成像美国一样的发达国家,而且中国的居民居住舒适度非常高,所以他们很向往去中国。郭丽君觉得,当地人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如此有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郭丽君经常面向当地人作中国文化讲座,主要讲授中国的礼仪、饮食、武术等。“都是当地人感兴趣的内容,每次来听讲座的人都很多。”郭丽君说。

  孩子们去中国的愿望

  “现在不仅要恶补动作电影,而且要恶补中国文化和历史。”郭丽君说。曾经有个学生这样问她:“紫禁城为什么叫做禁城?”郭丽君回答说:“那是中国皇帝住的地方,处于维护自己尊严考虑,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入的,所以壁垒森严,平常百姓根本进不去。”看着学生们恍然大悟的样子,郭丽君突然感到自己简单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影响却很大。回头一查,虽然”禁“字解释得差不多,但紫禁城的名称还是借喻紫微星坛而来的,与古时的星宿还有关系。郭丽君感到应该把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同学们常常会提问自己听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之前在国内并没有在意这些名词解释,虽然明白其意思,但表述上还不够严谨。”郭丽君说。学生家长每次见到郭丽君,除了担心自己孩子学不会汉语外,就是询问他们学多长时间就能去中国。郭丽君说,“他们都是初学者,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作为启蒙老师,必须要让他们有个好基础。”现在郭丽君每晚都会阅读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内容。

  她已爱上这个国家

  1981年出生的郭丽君老家在山西长治。曾留学俄罗斯,精通俄语的她在当地生活非常方便,和当地人交流没有问题。她一周五天半工作日,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下午6点,中午没有休息时间。

  埃里温没有让人感觉很惊艳的建筑,石头是这里的特色,灰暗暗地都陈旧有趣。空闲的时候,郭丽君常常选择听音乐会,或者逛教堂,感受这个国家的文化,虽然她目前对当地风俗还并不十分了解。“目前打算写一些关于亚美尼亚风俗介绍的文章。”显然,郭丽君已经爱上了这个国家。

   当地的天气情况最让她感到担心。郭丽君告诉记者,亚美尼亚的气候却有些反常,前几两天还下着鹅毛大雪,昨天气温一下升高十几度,晴空万里。听说到了夏天,气温会达到40℃。

  当地人
  对中国人非常友好

  亚美尼亚的饮食以面包,牛奶,烤肉为主,“这里的人很爱吃肉。”郭丽君刚来的时候也是买当地的比萨、肉卷、面包、牛奶,或者巧克力吃。“这些东西吃不惯,所以还是自己做。”郭丽君说。当地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这股热情让郭丽君很是意外,“跟在圣彼得堡的感觉不一样,自己也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  

   前些天,郭丽君买回一堆锅碗瓢盆,每天自己做饭吃,平时就焖大米,做西红柿炒鸡蛋、炒青菜,都是家常菜。“这个国家很多商品都是靠进口,水果、蔬菜都很缺乏,一根黄瓜甚至会卖到一美金。”郭丽君这样说道。
 提到收入,郭丽均说,“基本的工资是1050美金,另外还有100美元的补助。”这个收入,在当地已经算高收入了,但自己远离家人,花费也不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考量。

  考虑到自己要在亚美尼亚待一年,28岁的郭丽君出国前和老公领了结婚证。如今相隔两地,只好每天通过电话联系感情。“所以现在我的电话费用非常高。很想念他。”郭丽君说。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