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登峄山散记

来源:孔孟之乡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9-27
摘要:

         5月3号很幸运是个非常明朗的天气,我们家庭登山小部队,乘上了去邹城的公共汽车,准备去爬峄山。我们这个小部队的成员是:我、我老公勇,勇的父母亲、姐姐和他九岁的外甥小虎子(当然了,我老公怎么称呼他们,我就得怎么称呼了!),以及最值得一提的----在这个小部队里,年龄最小的----我的女儿小妞妞,还不到三岁半呢!临出门的时候我就对老公说:出门爬山,带这么个小孩子,简直是自找苦吃,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你把她背上去,要么把她和她奶奶留在山下玩,我们上去!

         我是最不喜欢节假日出门游玩了,因为人太多,无论什么景点都人山人海的,根本不能让你全心全意地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而平常只顾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去到处观风赏景,鉴于此种原因,在山东济宁市住了十几年了,就连最近的水泊梁山、曲阜的孔林孔庙都没去过。对了,我去过山东省的也是全国的名山----“东岳泰山”。只是,那还是1991年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集体春游的时候去的呢!掐指一算,迄今已有11年的历史了,对泰山的印象,也仅仅存留于紧十八盘的陡,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稀疏记忆了。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一路飞驰,奔往邹城,一路上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小女儿,最兴奋了,一个劲地说:“妈妈,我想去爬山,快到了吗?妈妈,外面的麦地是姥姥家的吧?树也是姥姥家的吧?路也是姥姥家的吧?”我被小女儿的话逗笑了,她还从来没见过山呢,却对山有这么迫切的期待,这当然是从大人们嘴里学来的口气!我领她回乡下她姥姥家时,车窗外的风景也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和差不多大小的飞速后退的小树,小孩子对方向的辩别能力不强,就误以为这都是“她姥姥家应有的东西”!
        原来邹城离济宁竟这么近,还不到四十分钟,就抵达了邹城汽车站;到峄山还有二十几里,就只好转乘出租车了,出租车司机一路上很自豪地给我们介绍着峄山独特的风景,他说:“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在全国名山排行中位居第九,山虽然不高,但有世界罕见的奇石洞穴景观,这里孔子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的感慨,这里还有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的足迹呢!”听他这么一说,我才对峄山有了别样的看法,因为直到临行时,我对峄山还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以为它只不过是个小山头罢了,早就听说过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的”名句,原来说的是峄山呀!
        车行山下,仰望峄山全貌,着实没有高入云霄绵延千里的壮观,也就是有三四个不算高的山头,连着拽着,拥卧在地上,绿树与山石穿插点缀在表面,远远给人的感觉是几个长了绿毛的大馒头,被人遗弃在了荒郊野外。因为是五一节长假的缘故,游人着实不少,勇大半天才挤到了售票的窗口前,买回了五张登山的门票(两个小孩不用买票),门票上有关于峄山的介绍,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下,以便对峄山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现抄录如下:
      “峄山又名“绎山”、“东山”,海拔582.8米,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峄山的风景名胜主要有四大书院、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等。石蛋地貌景观是峄山风景区的特征风景,山上奇石遍地,变幻多姿,玲珑剔透,神奇秀灵,为世界罕见。峄山山麓保存着原始社会的野店遗址及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登东山小鲁”等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下了珍贵的“秦峄山碑”。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等帝王文豪都曾登临峄山,留下大量的诗文碑刻。峄山还是佛、道两家清心修炼的场所。”
        我们这支登山小部队,很快便分散在了登山的人流中,在不算宽阔的石砌台阶上举步上行,我和勇一人一手牵着欢蹦乱跳的小女儿。好在开始的台阶并不算陡,一口气竟登到了南天门,再往上去,石砌台阶便越来越陡,越来越窄了,而山路两旁的巨石也渐渐增多,每一块石头呈现一种形态,或立或卧;还有的是几块一簇地好像是被谁故意地垒在一起,形成一处处形态各异的石垛景观!还有好多表面光滑的圆形椭圆形的巨大“石蛋”散落在山地的空地上,与那些有角有棱或长或方的不规则形状的巨石,穿插点缀着峄山的整体风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所有登山的人们,无不发出阵阵惊叹,这么多一块块的大石头,都是哪里来的呢?又是谁把它们摞在一起的呢?
        我从小出生生长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青山环绕,碧水映天。山虽然不是名山大川,却给人一种别样的温情与柔美!那里的山,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春季群山碧绿花香鸟语,夏季绿树苍郁蝉鸣悦耳,秋季野果遍山叶落铺地,冬季白雪皑皑苍松劲立!后来随父母回到了祖籍山东济宁。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区,从此那遥远的黑龙江的山山水水,也就成了梦中的记忆了,随着光阴流逝,我对山的最终印象还是停留在十六年前对黑龙江山水的印象,总觉得山要么是灵秀而柔美的,从山上缓流而下的泉水汇成的小河,是清澈得能看见河底鹅卵石的;要么就像我十一年以前登过的泰山一样高俊而挺拔。而今天,我眼前的峄山,既不秀气柔美,也不高俊挺拔,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怪石森森,暗洞深隐,没有山花烂漫,鸟鸣悦耳,要不是这些热闹的登山人群,这或许是一个阴森恐怖没有生机的世界!不过在众人集聚的力量下,这不能不是一次很刺激的探险活动,而越是往上去,这种探险的意趣就越浓!

[NextPage]


         经过南天门,再穿过一条三米多长只一人能过的陕长石缝,便来到了白云宫。白云宫为道家传道场所,始建于晋永嘉年五年(公元311年),位于居峰山十六大古建筑群之冠,大部分毁于战火,据说洞口时有白云镣绕,变幻莫测,有诗赞曰“宫里白云来,宫外白云去,来去看白云,白云不知处。”白云宫便因此而得名。玉皇洞与白云宫相连,玉皇洞在白云洞前,洞中雕玉为帝,帝座下有一深孔,俗传与东海相通,谓之海眼。洞前摆放着一个很大的香炉,有很多游人都很虔诚地上香叩首,我不信神,所以只看了看就从旁边绕了过去。
        绕过白云洞,转到甘露池。这是一个深入地下的石洞口,洞口悬着几块扁石,石下有一汪浊水,看来甘露池也是名存实亡了------想是年代太久的原因吧,甘露已流尽了吧?
        再往上去,就是五华峰了。五华峰为峄山主峰,海拔582.8米,古人曾把五华峰列为峄山二十四景之冠,并发出“谁搬女娲石,堆成五华峰。耸翠插天表,不用白云封”的赞叹。五华峰下有踞龙洞,俗称“狗爬洞”为登峰的唯一通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便由此洞登上峰山极顶。
        到达上峰顶的这唯一通道之前,还得钻两个很窄的石洞,这两个石洞并行不远地陈列着,说是石洞并不确切,应说是石缝才对呢!因为它们就是几块大石头凭空摞起,只在石头底下用棱角组成了两道缝,而一次也只能容一个人钻过,石缝上凭空摞起的巨石,又好像随时都有滑落的可能,所以,任何一个从下面钻过的人,都得担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巨石压扁的风险!但我看今天所来的游人,没有一个是贪生怕死之辈,都蜂涌着前挤,候在这两个石缝的入口处,等着自己献身而过的机会!我们家的登山探险队(改叫这个名字一点也不过份)兵分两路,公公婆婆一路,因为要照顾小孩,所以勇、姐姐和我领着两个小孩子为一路,这两路人马分别罗列在两个石缝的入口处,等待钻行的机会。我想,要是没有这么多游人,邀两三个好友登临峄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情趣;因为那时,你可全心全意地领略此山的奇险之处,而不必顾虑会被这么多人挤下山去!终于到我们了。小虎子也没用大人帮忙,首先像个猴子似的钻了过去,随后勇和姐姐也上去了,小女儿看见她小哥哥也上去了,也不甘示弱,也自己争着往上爬,今天小女儿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已经快爬到山顶了,竟没闹着要人抱,我问她好几次“小宝贝累不累?”她都摆着小手说:“不累”,俨然是一个不畏坚难的小英雄,不得不让人佩服!看来,人的意志,就应该从小磨练。
        这一关我们一家都顺利过来了,下一关就是所谓的“狗爬洞”。要到达顶峰,必须从“狗爬洞”里爬过!这是通往顶峰的唯一的最安全的路径,所以在洞门口的石头上,刻着大大的红色的“不敢不爬”。而此时云集而来的游人越来越多,都挤在了“狗爬洞”前的一块狭小且高低不平的空地上。要这样一个一个地爬过这唯一通道,并非易事!峄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举着大喇叭不停的疏散人群:“游客们请注意了,因为人太多了,峰顶上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巨石平台,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为了安全,大家最好改去东宫的路线,那边一路的风景也不错,并且还有孔子登临处,还有好多碑刻遗址,一路下山的奇石风景也别具一格。大家不要都挤在这里了,根本上不去的,不如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等双休日时再来!”工作人员说的是事实,这么多上山下山的游人都挤在了只一人能过的小小洞口,安全系数真的不是很乐观。看来,我们是真的要带着这个小小的遗憾改变路线了!但就在我和公公婆婆护着小女儿在人群的一个小角落里进退两难的时候,勇和小虎子,已经沿狗爬洞旁侧的硝壁上攀过去了!姐姐过来对我说,要不让爸爸妈妈护着小妞妞在此等候,我和她也照勇和小虎的方式攀过去。看来,带小女儿上去的可能是没有了,只好让他们老幼别冒这个险了。我们青年人胆大力大,不冒这个险有点亏!况且不登上这只有582.8米的主峰,也便枉虚了此行!我和姐姐把背包交给两位老人看管,便开始探步登上狗爬洞旁侧的一块倾斜的大石头上,正在我抬脚准备踏上另一块倾斜度更大的巨石上时,我无意中扭身看了一下我身后的状况,不看则已,这一看,顿时打消了我继续上爬的念头:只见身后就是悬崖绝壁,万一哪一脚不小心打了滑,掉下去的结果…..我不敢想了,我牺牲了不要紧,可我的小女儿可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了,多可怜呀!想到这儿,我不仅惊出一身冷汗,算了吧,这个悬玩得真不划算!姐姐看我打了退堂鼓,只好说:“那你和他们一起在白云宫外等我们吧,我得上去,因为小虎子上去了!”是呀,做为母亲,因为儿子就是上面,这个险她是不敢冒也得冒了!
        我和爸爸妈妈小女儿,便寻原路退下了。但狗爬洞门口仍然候着那些痴心妄想着上去体会一下秦始皇当年风姿的人们。我想,当年的秦始皇不惜屈尊当一回狗,从这小小的洞里爬过去,他当时想的定是“做人要能屈能伸”吧!古往今来,有多少世人更是把这个“能屈能伸”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某些人会为了要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区区一个狗爬洞算得了什么!
        后来,我们一路人马又汇齐了,在白云宫附近的山上小饭棚里填了填肚子。需要说明的是,峄山山不大,但山地餐馆却有好多,并且每家都有峄山特产的野味山鸡和山兔子,并且都是现吃现宰,凡是在此落坐的食客,无不是冲着笼子里的这两种活货而来的!我们一家的落坐,便又有一只山鸡和一只山兔子去见了阎王,我心里虽然唏嘘着人性的残忍和对小动物的恻隐,但一吃起那又香又美的山中野味,便又把一切顾虑都打消了!唉,人不都这样吗!
      “民以食为天”,填饱了肚子,浑身又有了力量,下一步,该行往东宫了,也是一条下山的路径,途经舍身崖、孔子登临处、长廓壁、一线天、隐仙洞、甘泉洞等等;下山的路线因为是环形的,所以比上山的路线要缓些,还有好多干脆就是斜坡土路,没有台阶,路两旁依旧是满眼的奇石怪石巨石圆石所垒成的惊人景观,在没有石头垒摞的山地上,是密密的满山的槐树和桑椹树,此时正是槐花败落的时节,偶尔一阵山风吹过,那飘摇而下的白色花瓣雨以及淡淡的沁人肺腑的槐花香气,让人觉得,原来远离尘土汽油味的空气竟这么让人舒畅!在半山腰极目远眺,山下的一切景物都好像遥不可及地消失在远处迷迷茫茫的烟尘中,给身在高处的人们一种凌驾于红尘之上的感觉,因为此时,凡间就在我的脚下,如果说上山是远离红尘,那么下山便是在赶回红尘的路上。
        小女儿刚让勇抱了一小会,便又跑到山路上像只撒欢的小兔子!引得路上的行人无不回首观望,纷纷留下“这小孩真可爱!这么小就来爬山,还这么听话”的感叹,我敢肯定,我的小女儿是那天所有的登山者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身为她母亲的我,对此甚是骄傲!我想,要是哪天女儿长大成才了,出国留学了,考取博士硕士了,我会更骄傲的!不过,就算她没有做出惊人的业绩,只要能成个本本分分平平凡凡身心思想都完全健康的人,我也一样为她骄傲的!唉!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与成长,着实令我们这一代人担忧,因为说也说不清楚的社会环境,因为他们可都是独苗苗呀,每个小孩子的身边都有好多大人疼着爱着,要什么给什么,无意中便造成了小孩子很多不良的习惯!就我现的的小女儿来说吧,她想要什么,你立即就得去给她买,否则的话,准哭你个天昏地暗!无论你怎么讲道理都不行,99%以上的时候是大人恐惧她的哭闹,让她“诡计得逞”,她破泣为笑的小脸上,写的满是“哭来的江山”的威力!那百分之一以上的没让她如愿的时候,也是我做母亲的,实在对她的无理哭闹忍无可忍了,就大动干戈,在她的小嫩屁股上“叭叭”几下子下去,也挺灵的,她会很委屈地向我求饶:“妈妈,你别生气,我不哭了。”看那可怜兮兮的小样,我也很心痛!所以,对孩的教育,打也不是办法呀!
         我怕小女儿摔倒,便紧紧随她一路地跑,两只手臂张着,嘴里还不时地发出惊呼,那样子就像是老鹰抓小鸡,一定很滑稽。遇到有石阶的地方,我便抓住她扶她过去,要不小孩子跑路没深没浅,准摔跟头,在这里要是摔了跟头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一路上提心吊胆的,怕女儿摔着,总是时时护着她,以至于错过了好多奇石景观都没有仔细观摩!
        我们全家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下到了山下,临出山门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看那高高立在山门口的黑色石碑上面竖着写下的“天下第一奇山”的苍劲有力的大字,(忘了看是谁的墨宝了,又一个遗憾),这时才觉得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吹牛!陶渊明在《陋室铭》的开头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看应该改成:“山不在高,有奇石则名”,用它形容峄山,一点也不过分。

责任编辑:admin
0

上一篇:泉林归来思泉涌

下一篇:醉见桃花红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