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临淄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张春彦 发布时间:2017-12-30
摘要:车辚辚,马萧萧,个人的野心,生灵的涂炭,丑恶的放纵。

临淄古车博物馆

  翻旧报纸,看到了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的《齐鲁晚报》,倒头条新闻是《千年的宝贝住了幢“破房子”——临淄古车博物馆遭“水淹”》,读后一愣,思绪迅速回到十八年前自己去瞻仰的时候。

  那是一个落雪的日子,同家在淄博的大学同学一块去的。在去的路上,他反复说着淄博旅游的乏善可陈,比如蒲家庄就是几间破房子,齐长城就是土堆加石头堆,唯一可以看的就是“中国古车博物馆”,尽管他是土生土长的临淄人,可一次也没去过。

  到博物馆后,同学忙着去找导游,我没有等他,径直向博物馆内走去,边走边笑朋友的迂腐。学中文的学子,孟子的老乡,来自鲁国的我,来朝拜同在齐鲁大地的他们,还需要导游的絮叨吗?

临淄古车博物馆

  或许是因为天气的料峭,博物馆内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博物馆面积不是很大,分上下两层,罗列了许多古代车辆的造型,向人们讲述中国车马的发展历史、原因和用途。从用于耕种,到用于战争,到耕种和战争的并用,再到今天的只能用作观赏和娱乐,每一个进步都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展示了人民的智慧。这些知识上学时在书上读过,很快就感到索然无味,觉得人家说的“观景不如听景”的话是那么正确。

  朋友和导游小姐是在我走到殉马坑时跟过来的,几千年的东西呈现在眼前,自己的第一感觉是相当震撼。导游介绍说:馆是建造在当年发掘现场的,保持了原貌。里面躺着的马都是战马,车是兵车,如今早已经成为化石;里面散落的玉珠都是当年给马儿佩戴的装饰品,他们完美无缺的保留到现在,既表现出生死与共的忠贞,又体现了车马和玉器相互匹配的价值。她的话让自己更加觉得惊奇,忍不住俯下身去,轻轻地触摸了下几千年前的泥土和玉器,顿时感觉时间凝固了,空间凝固了,甚至连空气都凝固了。自己仿佛走到了几千年前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眼前已化为粼粼白骨的战马和悠悠痕迹的纛车也忽然重生,站立起来。  

临淄古车博物馆

  两千多年前的时候,在富饶和有着尚武精神的齐国大地,国泰民安的社会,奢侈虚荣的风气,王霸天下的野心,加上对美的追求,造就和激发了对战争用车马的尊崇和大力追求,因为当时战争的胜败是以国力为支撑,以兵士的多寡和威猛为基础,以战车的犀利和战马的强壮依托的。所以,为了千秋霸业和弘扬国威,齐国开始了对战用车马刻苦的研究与打造培训,车一定要轻便结实、利于进退攻守;战马要强壮有力,适宜一鼓作气的突击。国家的价值取向,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间,民间的大师也参与进来,同宫廷的匠师们一同为车马的发展做着贡献。他们的动机,或者仅仅是朴素的爱国精神;或者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只是因为对车马的审美追求。很快地,齐国成为“千乘之国”,车辚辚,马萧萧,似乎有了纵横天下成就伟业的资本,齐国因而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地位,来自于大大小小的血淋淋的战争。战争中,无论胜败,相当多的车马毁坏于沙场,红血白骨伴随着黄土碧草,血腥掩盖了战车的华丽,一切都零落成泥碾作尘!

  统一不了天下,就把可以统一天下的愿望带进坟墓,把可以统一天下的利器——车马带走。料想齐王们老老垂去的时候,自我膨胀的私欲里,还是放心不下他们钟爱的车马,于是下令把车和马一起殉葬,好伴随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的争斗厮杀。个人的野心,无正义的战争,是应该鄙视的,那是对美好的摧残,对生灵的涂炭,对自我丑恶的放纵。

  两千多年前的车和马仍是寂寂无语,它们不知道自身留给后世的价值。其实,价值是需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当我面对它们百感交集的时候,它们是不是也在嘲讽我的故作深沉和悲天悯人呢?  

临淄古车博物馆

  导游送我们出来时,说“当年它们不过是战争的工具,有的还是用作交通的,而出土也是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时无意中的发现,不知道这是世事轮回的再现还是时间空间的永恒。你可以不相信命运,但以一定要相信历史,因为历史的相似不是在原貌重现上,而是在内心体会时!”我不知道这是她背熟悉了的讲解词的内容还是发自内心的感慨,但那浓浓的哲理让人沉思。

  走出博物馆的大门,极目望去,前面果然是高速公路,上面飞奔着熙熙攘攘的车。车如流水了,却少了如龙的骏马,“香车宝马”的场面,也只能出现在脑海里。

  这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马的嘶鸣声,和高速路上汽车的喇叭声相呼应。扭头看时,是朋友追了过来,他买了一个马拉战车造型的工艺品打火机送我。一摁马头,马上喷出幽蓝的火苗,同时发出嘶嘶的悲鸣。朋友说,希望我看到它时,会有所思,有所悟。

  如今,那打火机仍然在自己的书橱里陈列着。和它相对时,总是悲欣交集。

张春彦

  作者简介:

  张春彦,山东人,1976年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喜欢读书、游历,经常有涂鸦之作,偶见铅字。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上一篇:海边的瞬间

下一篇:雪后梁山行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