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寻脉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高云峰 发布时间:2017-12-18
摘要:悠悠千年过往,“历史”没了,草木还在!

 

峄山寻脉

(一)

  我抬头看峄山。秦始皇留下的碑文仍在,斑驳陆离,丛杂横生,草里石间还依稀记录着当年的风云色变;然而秦始皇文治武功的福气终究没能罩住子孙的浪荡残暴,一点悠悠秦脉,渐渐东渐。

  秦皇也在巡幸会稽后——逝去。

  更改遗诏即位的胡亥,雄心壮志,一点皇威未显,陈胜、吴广便在大泽乡拉起了起义的大旗,使原本便已风雨飘摇的大秦变得更加风雨飘摇。

 

大泽乡起义

  峄山可曾见证这段历史?我随意抓过一个同伴神经质的问。

  那人点点头,回答我:是的,峄山见证了整个中原文明悠悠历史。说罢,他又看着我,用手向着整个中原大地划了一圈,告诉我:其实,整个中原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哪个没有见证那段历史?或璀璨的文明、或血腥的残暴、或仁义的压制、或公然的反抗;但悠悠千年过往,“历史”没了,草木还在!

  说完,他拍拍我的肩,手往上指:爬山。

  看着他莫测高深的眼睛,我懂了他的意思,他可是要告诉我,历史的发展不取决于任何人的主观控制,滚滚时间车轮碾过的便为历史。这么说对么?

  我登上峄山,试着体会秦皇当年的心情。这个绝代的君王,对霸道体会的如此深刻。一生的统治里,存在的全是斗争、法治和残苛的酷政。
 

 

秦始皇东巡

  巡幸天下,封禅泰山,文治武功,一言而决。秦皇当年几乎是用一己之身决断了整个天下!将泱泱中华都作了掌中“玩物”,登临天下高度的同时,也登临权势的巅峰,更是一主建立了足以主导后世的大部分封建秩序!王权!霸业!秦始皇用他独有的雄才大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一页,印上了他独一无二的霸道烙印。

  我不知道后世的人们再登临泰、峄二山时,怀的是怎样的一种的心情:祭奠?膜拜?歌颂?抑或追随、向往?或者干脆怀着“彼可取而代也”的心绪?但我知道:自他以后的后世封建继任者们很多人将他奉为了圭臬,并多有模范、崇拜、继承且“发扬光大”!

  后来看到鲁迅先生论及王道的时候,说:“霸道正是王道的兄弟。人民的讴歌,是为了霸道的减轻,或者不更加重的缘故。”或者这正是我们祖辈千百年来,不停努力,试图改变的地方吧——

  将霸道抬到卓然的高度,等到他俯视苍生皆若蝼蚁之时,或许便是生活改善之时吧!这种“祈求式的等待”,演变到最后却成了“心理的变态”!

  将自我的命运交给霸道的权者,祈求施舍式的恩宠,可不是心理的变态吗?

  所以,这种心理影响下,虽然后世多有揭竿而起的反抗,但却无一人能够再登临峄山,创造高于始皇的功绩。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变态心理的支配下做些“翻身奴隶比地主狠”的勾当。一代代只知机械的模仿着、继承者、完善着。没有谁想过哪儿不对,更没有谁想过症结在哪?或者他们压根不愿想。

  他们只是看着别人从锅里舀出一碗喝了,便也跟着舀出一碗喝了,至于这是糊糊,还是汤药,他们不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归根结底,他们只是始皇的傀儡,千百年来替始皇并力传递着那个千万世的梦想。

  并且,他们做的更出色,仅此而已。

 

峄山封禅

(二)

  回到家里,读到一句话:“如果谁揭下了现在城市的面纱,谁就会发现,他们骨子里都是一样的。有着原始的冲动,原始的野性。”

  现在的社会经过了一场大的变革,改变了很多秩序,创造了很多秩序;失去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很多东西。无疑,始皇手创的一些东西还没有完全消除,多多少少给这社会留下了一些遗毒。而由我们始的文明,在同旧的文明冲突中,挣扎,决裂,兑生变化。一点一点完成自己的嬗变过程,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事成功,有事失败。不竭的满足着我们每一个人好奇而饥渴的心理。我们一方面期待着她的迅速成长,一方面又想着清晰的看清她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过程。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有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妄想支配新的文明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于是笼络全力,利用权力,各个成了自己的“秦始皇”。

  有多少人就这样一步步成了自己的奴隶呢?

 

秦峄山刻石

  夜了。

  我躺在床上,仿佛清晰的感到了地壳深处传来的震动,耳畔仿佛掠过震颤心灵的战鼓,一个跨越两千年的强者渐渐清晰:

  他跨着战车,挥剑前指,虎狼之师所过之处血流成河,终于铺就了权力的台阶,登临权力巅峰,随即他铁指一划,将权力深植到了每一个后来者的命脉深处……

 

  作者简介:

  高云峰,70末生人。原学机电,后改学历史,现任教师。就职于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曾以兖州马刀为网名,在多家杂志、网站发表作品。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