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的大与小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李木生 发布时间:2017-11-01
摘要:曲阜城很小,骑个自行车不小心就会骑到城外去。可是曲阜“三孔”的名声却很大,只因为有了一位伟大的孔子。


万仞宫墙

  曲阜城很小,只有23平方公里,骑个自行车,不小心就会骑到城外去。可是曲阜“三孔”的名声却很大,大到世界闻名,只因为有了一位伟大的孔子。多少年来,我无数次地进出孔庙、孔府、孔林,每次进出都会有新鲜的感觉与深长的触动。“三孔”的大与小,便是我诸多感喟中的一个。

大成殿

孔庙的大与小

  孔庙的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堪称壮丽与辉煌,为中国四大殿之一。殿之巍峨还在其次,24米高处的殿额上悬挂着皇帝亲笔书下的匾额:大成殿;而其出处便是孟子的话:“孔子之谓集大成。”就是殿前的那十根雕龙石柱,也是搜遍全国所仅有,与它相比连紫禁城的龙柱也要相形见绌。难怪皇帝驾临祭孔,孔家人还要用绸布将龙柱裹严,怕“天子”看见犯了红眼病。

  从西汉至清朝,先后有12个皇帝19次来曲阜祭祀孔子,光是大清的乾隆皇帝 就来过8次。唯我独尊的“万岁”们,只有来到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才会弯下他们的膝盖,向着孔子行跪拜之礼。

  大成殿,真可谓大矣。

  在它威风凛凛地笼罩里,谦逊地安居在它南面的杏坛,可就着实地小了。不过一个亭子罢了,不高,还简陋,四周都透着风。

  可是每次去孔庙,我在这个小小的杏坛前待得最久。不为别的,就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办在民间的学校,而创建它的,正是打破了教育向来为统治者贵族所垄断局面的孔子。严格意义上讲,孔子当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教师。是他第一个不分阶级与出身,凡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进入他的学校;是他第一个整理编辑出了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在内的教材,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六门课程。

  有了这个杏坛,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那样人烟稀少而又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发现、收留并培育出三千学子,这该是多么罕世的功勋。谁能说这个杏坛小呢?虽没有庙堂之高,甚至始终没有任何级别,还常常处于流动流亡之中——但是正是这个小小的杏坛,却为中华文明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好多人眼里,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但在我看来,这个小小的杏坛,才是孔庙的核心。钱穆先生说:“我们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因为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为国人所崇敬的标准的老师”,钱先生并由此得出结论说:“我普通称孔庙,那是俗话。其实应该称‘学宫’,这才充分表示出学的精神。”  

 

孔府

孔府的大与小

  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十分著名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了一点,“章”字一竖贯穿“日”字,通到了上面“立”字的最后一横笔,表示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九进庭院,三路布局,共有厅、堂、楼、房463间,是历届衍圣公及其家属办公与居住的地方。朝廷设六部,孔府有六厅,光是一处后花园就占地五十余亩,可谓大矣哉孔府。

  中国第一府第中,文物荟萃,其中不乏虽小却异常珍贵者。如御赐印章、水晶篆刻、楷木如意、族长藤杖、七梁冠、孔子观欹器图、雷氏七弦琴等,都弥足贵重。尤其是那个圣旨盒,更是别具意味。木雕鎏金,起伏的波涛上,腾飞着镂雕的盘旋云龙,正面中间竖方蓝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奉天诰命”——虽只有42厘米高、45厘米长、21厘米宽,却实实在在盛着朝廷与孔府、王朝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又相互利用的紧密关系,特殊而又神秘。

  清初的山东巡抚方大猷在向朝廷进言优渥孔氏后人中说,这样“可卜国脉灵长,人文蔚起”,可谓一语道破。 在历朝历代优渥有加的时候,衍圣公所代表的孔氏后人,显赫中倒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谨慎,“吾日三省吾身”,不忘老祖宗对于颜回“箪食壶浆”的赞美。这就要说到孔府衙门与内宅相交处的那面大大的影壁——戒贪壁。

  比起小小的圣旨盒来,这面影壁可说是足够阔大与醒目:在长3米高2·5米的影壁上,满满地画着一幅彩色的画,一匹头似龙、口如狮、身似麒麟、蹄如马的怪兽,正身披着欲望的火焰,张牙舞爪,昂首挺胸,野心勃勃,卷舌露齿,向着太阳张开了要吞而食之的贪婪的血盒大口,而它的周围布满被它啃噬得一片狼藉的各种宝贝。下场呢?葬身波涛汹涌的大海。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以警戒自己,也告诫子孙。

  去孔府,总会在这面影壁前打量复打量,想孔府与各路王朝共有的辉煌与富贵、衰落与寂寞。只有时光不老,不朽的阳光月光,还是悲悯而又新鲜地照着天下百姓,也照着这座“天下第一家”。

孔林

 

孔林的大与小

  占地3000亩的孔林,座落于曲阜城北3华里处的泗水、洙水之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丛葬墓地。

  两千年间,孔氏家族的亡灵相继埋葬于此,有坟茔数万座。陪守数万坟茔的,是数千幢历代碑刻、石仪。而掩映这坟茔与碑石的,则是由孔子“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的数万株四季苍翠的各类树木。碑林?植物园?博物馆?大碑林,大植物园,大博物馆,光是高大的林墙,就绵延14华里之长。像有72石的明墓群石仪,徜徉于这些石羊石马石翁仲石神门里,就有了苍茫壮观的景象,连那些一年一枯荣的杂草,也仿佛有了流动的古韵。

  孔林之中,孔子墓当然是最大的,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小山一样。历代衍圣公的坟墓,也突出地高大。就连那个落拓的文人孔尚任的墓,也有着东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的土。 这些就是孔林的主角吗?那年冬天,一场大雪之后,我去孔林,跋涉在坟茔间,竟忽然有了一个热热的想法:也许,主角应当是那些没有功名没有权势地位的百姓的亡灵吧?如果大孔林没有了他们,孤单单的只余下那些个有头有脸的大人们,还能叫孔林吗? 这是封建中国中唯一一块灵魂平等的宿地。

  受过苦的眠在这里,享过福的眠在这里;作官的眠在这里,为民的眠在这里;胖的眠在这里,瘦的眠在这里;富的眠在这里,穷的眠在这里。大家挤挤挨挨不分男女贵贱高低彼此,就因为老祖宗孔子是在穷病中辞世的,就因为饭碗子儒家学说是在百家争鸣中成熟的。

 

孔子墓

  走进这方老树新树争荣的两千年的古林,你会一下子沐浴于一种平等的氛围中,一种获得人的尊严的欢欣便会如闪着阳光的溪流在心头潺潺。虽然孔子和历代衍圣公的坟大一些,他们的墓前还会有一些石仪,甚至孔子墓的周遭还树起着高大的红墙,但是这一切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丝毫无损于灵魂们平等的相处。碑大碑小坟大坟小都是一样的,有碑无碑有坟无坟都是一样的,冬日的雪为众魂戴孝,清明的雨为众魂哭祭。 灵魂,在这里安歇;生命,从这里出发。

  (作者李木生,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讲师团成员。写过300万字的散文与300多首诗,所写散文百余篇次入选各种选本,曾获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等。)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