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在湖中浮,河穿古镇过。环岛水千顷,白帆映红荷”。鸟瞰这块神奇的600多年前鼎盛一时的“岛镇”,你方能悟透素有“运河明珠”之称的南阳古镇的自然景观。透过飞机的轩窗尽收眼底的是:南阳古镇宛如一位千年不醒的水上“睡美人”,头枕西北,左侧身屈体双腿伸向东南,呈“L”形状。其身后是辽阔的微山湖面,胸前的“长臂抱湖”(狭长的林木茂盛的庄台)隔开外部的京杭大运河,臂弯内怀抱“棒槌”式的南阳湖,双腿和胸前一条古老的运河缓缓徜徉流过又融入微山湖。据说,运河穿镇而过的古地,微山南阳镇是“国内唯一”的古镇?! 南阳古镇,距今2200年。始建于战国时期,乃齐国南部边陲的“南阳邑”,古代楚、鲁兵家必争之地。宋元时有鱼台县“南阳乡”之称。元初1293年南北大运河贯通后,成为“重要商埠”。1331年元末,因河建“南阳闸”而名气大振。明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大名镇”之一(其它为夏镇、扬州、镇江三镇)达鼎盛时期。清初黄河夺泗泛滥,洪水泻入南阳湖围南阳,而成其四面环水的“南阳岛镇”。 改革开放后,随着运河文化的研究开发,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高涨,南阳镇因其“岛驻湖内立,河穿镇心过,景依湖环生,人如画中游”引起各方关注而再度声名鹊起。这里的景色宜人,没有城市的喧嚣,而有野趣和静谧,既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湖上风光,又有“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古风写照。能不让游客往来云集,流连忘返? 南阳古镇全岛面积4.5平方公里,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5公里。人口1.5万人,大部分住岛之外,一部分散居、漂浮于南阳湖上的80多个岛屿。环湖水面15万亩,水生植物50多种,鱼虾蟹鳖贝和野鸡、野鸭等近100多种,有万亩芦苇,千顷荷花。水产之富,与微山湖之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者在古镇小住2天,亲眼目睹了南阳的大湖风情和零距离接触居民,并感悟到古朴的民风。这里一条运河穿镇而过,清澈浑绿的河面上飘着扬帆的渔船、舢板。河分两岸,河埠码头,绿柳垂杨下几根鱼竿闲情垂钓。几座拱桥,横枕南北,岸边石阶长廊两位老翁执车走炮,间或几位少妇携子玩耍。青色古灯,一杆两盏,沿岸直挂,照亮一条青石板路将古镇环绕。古镇的街面极窄,既无汽车,也无自行车,全靠两条腿走路。出入古镇全靠机帆船、游艇和船舶代步。镇上从东牌坊街到北小井子街为商业区,全长约4里路。街两旁商铺客栈、酒楼茶庄、服装店、特产铺、邮电所、信用社琳琅满目。各类人群或操着吴侬软语,或说着北方硬话,也有京腔京调,间或夹杂着几个人高马大、鹰鼻蓝眼的外国人嘟噜着谁也听不懂得西洋话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谓“一条碧水穿镇过,七里小镇尽人城。” 古镇大多保留着明清民国的时代建筑,具有明清匠人斧琢雕工的烙印。自然天成,野趣横生。用一民谚概之:“青砖绿瓦翘檐梁,落地石阶抱厦廊。临河面湖两边住,荷苇屛窗观风景。晴空太阳不见天,雨天行人衣爽干。青石板路半米宽,挑担步撵三里半。览胜古迹三十处,康乾二帝墨未干。运河穿镇七里过,皇粮米酒丝竹多。拱桥横枕河两岸,敢与周庄比新天!”人在镇中走,如入画中游。倘若登上临湖二层客栈、酒楼,启窗近观:雕栏之外,运河如带,舟船如织。小桥、流水、人家,尽收眼底。远眺湖面“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在镇上马培同先生的南阳书院宾馆楼上,或在董龙峰的顺兴汤菜馆酒楼,游人或许能找到范仲淹盛赞洞庭湖意境的“感觉”。 南阳古镇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古朴而浑厚的民风民俗”,是一大金色靓点。节日里,青砖绿瓦且不说,单就临街檐下悬挂的红色方灯、串着元宝的、系着银元的坠子、“幌子”,就是一小街景。该镇居民多为渔民,先是湖上漂泊、而后陆居,均为国家安排。主要生计分为两种:一是商人、手工业者及湖民皆傍河而居;二是环湖渔民逐水而居,大多陆湖双栖。清代罗正曾描绘过湖民生活“绕岸秋深夜色苍,一帆归来晚风凉。暮鸿散乱归前渚,宿鸟分飞过别塘。村墅砧声催短景,烟波渔唱动残阳。江湖千里闲云水,坐听离歌归思长。”除了经商之外,湖民们还从事捕捞、航运和养殖行业。向以勤著称的渔民,春捕鱼牧鸭,夏打草下箔,秋采莲摘菱,冬砸凌起草,一年四季忙碌不停。夜晚运河两岸,灯火辉煌,灯光与河水相映,弹拨出一首江北水乡的夜光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