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济宁的糊粥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杨猛 发布时间:2018-07-07
摘要:如果选择一种食物和自己一起私奔,我一定选择故乡的糊粥。

  什么是家乡味道,当然是济宁的的糊粥。

  糊粥盛行于微山至济宁的运河两岸,约有几百年历史。

  糊粥是用小米、黄豆熬制的粥,粥熬好后呈淡黄色,有一股淡淡的糊香,粥稍稠但入口顺滑,特点是粘稠不糊嘴,入口即为水。

  糊粥一直是我上学的早点标配,妈妈喜欢用暖壶打粥回家喝,我每次都干掉两大碗,饭后打饱嗝都有糊香味。上高中时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犹记《侠客行》中关于粥的桥段,里面描写:“一碗粥尽作深绿之色,瞧上去说不出的诡异,但喝了这粥,练武之人能增加功力一倍。”于是更加爽快地喝糊粥,莫名感到喝糊粥就等同于大力水手吃菠菜。

  喝糊粥搭配的食物很多,在粥铺看到大部分人都喜欢喝粥配油条,甚至将油条放入粥中泡后再吃。

  我一般不这么操作,因为粥主要喝它的香,油条会弱化粥的香。喝粥配刚出炉的煎包,粥的软糯加煎包脆鲜口感一流,粥的香包裹外酥里嫩的煎包味道就很正。更有些邪门的是,糊粥配凉拌豆腐丝也很是让人留恋,一冷一热,都有浓浓的豆香,绝对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最后忘了强调,喝济宁糊粥不需汤勺,用嘴沿碗边喝边转,一是喝得快烫不着,二是能360度感受粥的香热气。喝完后,你会发现粥竟然不挂碗,一点粥也不沾在上面。

  做糊粥的主要是原料为小米与大豆,两者比例大概1比2,先将豆子打成豆浆,将锅烧热,将少量打的豆浆在锅底熬炝下,粥的糊香气就来自于熬粥前的炝锅;接下来将豆浆放入大锅熬,熬到没有泡沫和去掉豆腥后,然后把小米面糊流动的倒入烧开的豆浆锅里,用勺子朝一个方向不停搅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同一方向不停搅拌,以免糊锅,直至熬至糊粥浓稠时关火即可!

  其中小米面糊要事先泡后打碎磨粉调成,为了粥的口感和色泽,小米面糊磨碎后还要过滤筛掉米皮。

  转眼20年过去,期间读了很多书、走了很远的路、认识了好多的人。书可以曲解历史、路和人都在不停变化,但糊粥还是老味道,因此每次回老家会到济宁汶上隅首(宝相寺路)尝尝糊粥。前年与老爸在除夕前赶到家看爷爷,晚上正找吃饭地方,突然发现圣泽大街的粥铺竟然24小时营业,我们欣喜不已,虽然店内有鱼、鸡爪和猪蹄等肉食,我们还是以早餐方式吃完了年夜饭,喝着粥,就着胡萝卜馅的煎包,再配上豆腐丝和其他小凉菜,这个新年至少在舌尖上很难忘。走出粥铺,瑟瑟寒风中有郑钧的《私奔》飘过:

  在熟悉的异乡我将自己一年年流放,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只为自由之地

  在欲望的城市你就是我最后的信仰,洁白如一道喜乐的光芒将我心照亮

  不要再悲伤,我看到了希望……

  如果选择一种食物和自己一起私奔,我一定选择故乡的糊粥。

  因为它让人思乡但不悲伤,因为它那么真实带有美好的糊香。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