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薛仁贵墓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任小行 发布时间:2013-06-03
摘要:
    济宁市嘉祥县城东北萌山与横山交界的平山口之北,旧有薛仁贵墓。明万历元年《兖州府志》载:“薛仁贵墓,在嘉祥县东北二里横山之阴。”后墓石被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夏六月上旬,知县王怀德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同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及乡绅曾承业等数人修石坊一座。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背面镌刻修坊人姓名及立石时间。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1985年,薛仁贵墓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墓 

济宁市嘉祥县萌山薛仁贵墓

  薛仁贵(614—683年),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人,唐代著名军事家。少时贫穷,在家务农,善骑射。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薛仁贵在妻子的激励下应募从行。战场上,薛仁贵骁悍善战,常着白衣,以自标显。很快,薛仁贵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召见薛后,李世民龙颜大悦,“赐金帛、口马甚众,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令北门长上”;并于回军后称赞说,“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虓将”。对高丽作战,冲锋陷阵,击溃敌军二十万。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高宗时,薛平贵指挥唐军大破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拥兵十余万,令骁骑来攻,他发三箭,射死三人,于是九姓慑服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山西省河津市寒窑门前的薛仁贵骑马塑像。

  总章元年(668年),再战高丽,薛仁贵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军攻吐蕃,败于大非川,被免为庶人。
  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甘肃敦煌),同时,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危难之际,唐高宗再次起用薛平贵,任命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市)。突厥闻薛仁贵出战,异常恐惧,骤然间作鸟兽状逃散。唐军乘势追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两万人及牛马羊三万余头。
  薛平贵战功卓著,《旧唐书》称“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其征东的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热播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中“薛平贵”的原型,一般认为就是薛仁贵。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
  史书明确记载,薛仁贵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嘉祥距龙门数千里,为何会有薛仁贵墓呢?
  万历元年《兖州府志》说,或是仁贵子孙恐忌者盗墓,故于佳山水处设假冢以乱其真。
  笔者以为,嘉祥薛仁贵墓极可能为其后人所建。薛仁贵孙为薛嵩。《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薛嵩子薛聿曾任金乡令。唐代,今嘉祥县还未设置,其部分地区属于金乡县管辖。由于薛聿在金乡为官,致仕后他或者是随侍的个别族人,可能并未返回老家龙门,而是留在了金乡县。后来子孙繁衍,一部分人迁至今嘉祥县萌山一带(据《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济宁》载,今济宁市嘉祥县城南的花林村为唐代建村,为薛姓村。当时的薛姓是否为薛仁贵后裔,今已难考),为不忘祖先功德,遂修建薛平贵墓。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