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鱼台县没有发现甲骨文,却出了一位甲骨学大师屈万里。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在济宁当代文化史上有两个文化名人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泰斗乔羽先生,一条大河唱之不衰,难忘今宵至今难忘。另一位是人们知之不多的甲骨学大师屈万里先生,一部40余万言的《殷墟文字甲编考释》至今仍在古文字学、甲骨学界有着重大而广泛的影响。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乡东华村人。出身耕读世家,家境殷实。其父是晚清名噪一方的秀才。屈万里天资睿敏,七岁读私塾,九岁入小学插班四年级,课余由其父教授古文,养成了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底。 1922年,屈万里考入当时名校——山东省第七中学(现济宁一中)。1925年,他在初中未毕业的情况下考入济南东鲁中学高中部文科班,师从吕今山先生(吕今山先生为孔德成的专职教师)。1928年返回鱼台任县立图书馆馆长。1930年辞职后考入北平私立郁文学院二年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无法维持,肄业。在动荡战乱的年代,屈万里的学业时断时续,初中、高中、大学都未能正常毕业,后来的成就完全靠自修、自学。失学后经齐鲁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栾调甫推荐到山东图书馆任馆员,后升任编藏部主任。其间随馆长王献唐先生潜心研究甲骨、金石文字学,同时对周易的研究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颇有心得。王献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诗书画皆精,尤以钟鼎文研究独步学林。 屈万里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者、甲骨学大师,而且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使山东馆藏文物免遭战火或落入敌手,屈万里先生与馆长王献唐先生携工友李义贵将馆藏金石器物、善本书籍、字画、甲骨等文物内迁。这些文物是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赖以代代传承的实物所系。三人历时一年又一个月,行程七千余里,历尽坎坷送达四川乐山的安全地域。这批馆藏后来完璧归里,屈先生功不可没。
1940年冬,经孔德成先生举荐,屈万里到国立中央图书馆工作,负责善本书的管理。1942年冬,屈万里听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有一个甲骨文研究的空缺,便“借调”入所,在傅斯年的领导支持下,专心研究甲骨文。 1949年国民党政府离开大陆时,不仅携去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汇、珠宝和价值连城的文物,而且还带走了当时中国深负名望的知识分子,如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陈鼓应、南怀瑾等人。屈万里先生也随这些学者大师、文化精英去了台湾,先后任职于中央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73年1月至1978年7月兼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他还先后被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客座教授。 屈万里先生一生致力于教学及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和甲骨文的研究,成绩卓著,著述颇丰。主要著有《汉魏石经残字核录》、《诗经释义》、《尚书释义》、《古籍导读》、《书佣论学集》、《图书版本学要略》、《殷墟甲骨文甲编考释》、《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甲骨文资料对于书本文献之纠正与补阙》、《岳义稽古》、《跋李棪斋先生缀合的两版“周侯屯”牛骨卜辞》等。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利用“史语所”收藏的甲骨文丰富资料,在已发表的《殷墟甲骨文甲编》的基础上,把3900余片甲骨拼缀成22个版面,辨字义,释文辞,精博详密地进行考释,新认及订正旧说70余字,著成40余万言的《殷墟文字甲编考释》,成为治甲骨学的必备书籍之一。 有人把屈万里先生的一生概括为八个字:读书、伴书、教书、著书。屈先生不仅著作等身,而且桃李满天下,他对《周易》及先秦文化的特殊兴趣,不仅决定了他的治学道路,甚至影响了台湾几代学人。他培养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其中很多已经成为国学或甲骨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许多人以成为他的学生而倍感自豪。 获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黄兢新芝蕙女士2007年曾以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的身份到位于烟台的鲁东大学访问、讲学,在提到她的导师屈万里先生时,黄教授仍激动不已,从先生的学识、人品等多方面予以高度评价。屈先生的另一位学生、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先生2010年4月来山东,在省图书馆“大众讲坛”演讲时,充满敬意地回忆他的导师屈万里先生,说他在保护山东省图书馆古籍、文物南迁时,“一路历经敌机轰炸,敌人追击,土匪抢掠,险滩阻碍,颠沛流离间历尽千辛万苦,为我们的后来人保存下来大量的宝贵资料,实在是功不可没,而其学术人格更是浩气长存,让后辈敬仰”。 鉴于屈万里先生学术成就和对图书文献、文物的保护,山东省图书馆在迎来百年馆庆时,专门辟有“屈万里纪念室”以广大先生的事迹学问,沾溉学林后进。一代学者、国学和甲骨文大师屈万里先生,已和乔羽先生一样,成为文化济宁的代表人物,成为济宁人的骄傲。
附: 故中央研究院院士屈万里先生墓碑铭 万里先生姓屈氏,字翼鹏,山东鱼台县人也。生民国前五年九月十五日。夙慧,甫十一龄,既毕读四书、毛诗。十八年秋,肄业北平郁文学院。廿年秋,东北事起,遂返济南,服务山东省立图书馆,荐升至编藏部主任。嗣入中央图书馆,历任编纂、主任。五五年秋至五七年春,出任馆长。先生之致力教育,始基于台湾大学,历任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教授、兼主任及研究所主任。于师范大学及私立东吴大学研究所,并兼任教授,誉浃重瀛。复先后应聘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讲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客座教授。大专学校教师升等之评铨权在教育部学术审议会,职责綦重,而且繁难。先生晚季以望隆受聘兼主其事。先生之学术成就则著见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助理员,荐升至研究员,兼所长。盖先生学有本原,善诱劝导,后生仰慕,是以前后垂廿余年,传道解惑。几乎席不皇暖,请教之暇,则斟酌百家,从容大业,而乃覃精研深,旁罗远绍,合融通贯,华实兼收,历年问世重要专著,曰《殷墟文字甲编考释》、《汉石经周易、尚书残字集证》。若论文易、书、诗及古文史考订之等,都数十万言,是为《书佣论学集》。并探绩索隐,明辨审思,文理密察,固既率林高峙,中外具瞻。中山学术会颁赠学术著作奖,中央研究院推举应选院士,斯所谓实至而名亦随之矣。享年七十有三。六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不幸以肺癌不治,卒于台湾大学医院。老成殂谢,总统轸念褒扬,士流悲悼,含章挺曜,抱道怀珍,生荣殁哀,其仪不忒。铭曰: 于休君子,明姿亮特,敏求好古,本务学殖, 名山不朽,是曰立言。匪惟支叶,实寻厥根, 已达达人,诲人不倦。异域周流,秉心植援, 同尘往哲,厚志薄身,英华芳润,百世垂型。 治丧委员会立石 中央研究院院士陈槃敬撰 曲阜同学弟孔德成敬书 六十八年三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