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琴书的故乡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陈岫明 发布时间:2006-07-10
摘要:
    山东琴书,也叫明清小曲子。乾隆年间,单县、曹县等地的刘楼、侯楼、梁地头庄有几户在京城做官的大财主,解甲归田后以文会友,在家内盖上竹楼,砌上琴池,池内放水,池上搁琴,抚着瑶琴唱小曲。演奏乐器主要有扬琴、三弦、筝、二胡、打碟子、碰酒盅、牙板等。说唱演奏时,竹楼嘹亮清脆无一丝杂音,池里水声清澈优美动听,琴筝清曲美。不胜收。此艺传人民间后,由于经济落后,百姓只能在过年闹花灯和农闲时玩玩,唱唱,群众称它是“八音班”。
    后因黄河决口,灾荒连年,出现了以唱扬琴谋生的民间艺人,他们由单县、曹县流浪,南至江苏徐州、安徽亳州,北至山东滕县、枣庄、济南一带。其中,商业发达的运河重镇济宁是多方艺人特别是唱琴书艺人的主要栖身地。由于当时唱琴书艺人无自家门户,所以常常遭到艺坛占主导地位的山东大鼓等艺人的排诋攻击,最终发生了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初济宁城皇庙唱曲艺艺人攻击唱扬琴艺人(当时山东琴书未正式立门户和未归入曲艺之类)并砸其摊子的大事件。被砸的唱琴书艺人当即汇集于济宁工会会长张善养家中,推举了几位代表去济南育化书词工会请愿,并在济南大摆宴席,宴请书词同仁,要求建立自家琴书门户。济南育化书词工会会长付振海在第二天就来到济宁,将殷田昌、贺庆成、茹兴礼立为三位琴书祖师,统一行辈儿,同一谱表,正式建立琴书门户。由此,山东琴书在济宁正式诞生。1937年名琴书艺人邓九如在天津广播电台灌制唱片时首次定名为“山东琴书”。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5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