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非遗”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别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济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个、省级项目61个、市级项目210个、县级项目600余个,基本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类别,各级项目名录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济宁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省级36人、市级165人,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了梁祝博物馆、玉堂文化博物馆、泗水民俗博物馆、阴阳板传承基地、四平调传承基地等博物馆和传承基地,对相关项目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济宁各县市区全面建立了项目资料库,通过录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对各级非遗项目进行了归档保存,并与相关传承人建立了定期回访制度,指导其收徒传承、建立传习所、开展定期授课。同时,我市还有资源性项目6千多项,各县市区对相关的资源项目进行梳理归档,并根据濒危程度,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进行申报保护。2017年“到金乡听戏”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之一。如今,在济宁城区古运河畔的宣阜巷,已成为济宁地区非遗传承人的集合地,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在此开店、授徒,剪纸非遗传承人张跃广在宣阜巷还办了培训班。 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缩影,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意义重大。“只有深入挖掘和利用好‘非遗’,保护传承好这些带有鲜明‘乡土味’的文化‘土货’,使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不被淘汰,让乡土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徐伟说。 附: 济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梁祝传说(济宁市) 2、鲁西南鼓吹乐(嘉祥县) 3、祭孔大典(曲阜市) 4、麒麟传说(嘉祥县) 5、鲁班传说(曲阜市) 6、曲阜楷木雕刻(曲阜市) 7、嘉祥石雕(嘉祥县) 8、邹城“平派”鼓吹乐(邹城市) 9、山东梆子(嘉祥县、梁山县) 10、四平调(金乡县) 11、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嘉祥县) 12、孔府菜烹饪技艺(曲阜市) 13、端鼓腔(微山县) 14、孟母教子传说(邹城市) 15、山东落子(金乡县) 16、琉璃烧制技艺(曲阜市) 17、二仙膏制作技艺(任城区) |